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郑祥:博士生返乡笔记何以引发争论

2015年02月26日08:40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郑祥:博士生返乡笔记何以引发争论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笔记中,作者王磊光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联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就在大多数网友用“感同身受”四字评价的同时,有人指出返乡笔记有“美化”嫌疑,网友“Walter”评论道:“什么素质,绿皮火车脏乱差,打牌外放音乐严重影响他人,居然还好意思美化……”(2月25日据央视)

  曾几何时,坐上绿皮火车回家过年,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彼此天南地北的说上一路的奇闻轶事,静静地享受慢悠悠的旅行生活,是旅行者最痛快的事情之一。这些年,受火车提速与国内高铁大量普及等因素的影响,绿皮车开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以其为代表的慢车生活,成为几代人关于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然而,尽管王磊光明确指出了慢车上糟糕的乘车体验,对于习惯了高铁舒适旅行环境的部分人来说,慢车是不堪回首的过往,旧事重提,就是对绿皮火车的“美化”,是没有理由的“矫情”。对此,王磊光的态度是:提到慢车,目的在于说明它在当下存在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慢车上的那种人与人的联系,是人间应该有的自然联系。

  《返乡笔记》的争议遭遇,发人深思。抛开绿皮火车在当今社会尤其是每年“春运”工作中应有的作用不谈,作为国人曾经最主要的远行方式,绿皮火车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历史意义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逝。高铁的出现,不是意味着慢车时代的终结,而是对铁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好比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的瓦房,现在生活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中,条件是大为改善了,但是岂能因此而判定童年生活的痛苦?相反,得惠于农村亲近自然的固有环境,“农村娃”大多拥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温暖幸福的童年。

  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每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看待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差异,需要我们对多元化并存的思想少一些偏见、多一点包容,如此,社会方能更加和谐。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