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郭元鹏:“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除了赞美还该干啥?

2015年02月21日08:39 |
小字号
原标题:郭元鹏:“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除了赞美还该干啥?

  文/郭元鹏

  2月18日,在青岛开往银川方向的K1286/7次列车上,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乘务员李建国度过了他的第40个“列车除夕”。今年7月他就要退休了,听到同事羡慕他要退休时,他反而有些落寞。这最后一个“列车除夕”,他格外珍惜,和以前在列车上过除夕一样—和同事一起包饺子、与乘客互道新年祝福、清理卧铺车厢。(2月20日 新华网)

  李建国缘何在列出上度过了40个除夕?报道探寻的结果是:从1975年调入青岛客运段后,每年除夕不是遇上列车停运,就是碰到调整班组,一次次的阴差阳错,李建国竟然年年都在列车上过除夕。但是,他都无怨无悔。

  表面上看,李建国“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有着很多巧合。而在笔者看来,这恰恰反映出了工作安排的不合理、不科学、不人性。除夕有着特殊的含义,在这一天团圆守岁是每个人心中的牵挂。难道李建国真的不希望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除夕?无论“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属于什么情况,这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说,真如报道一样,巧合的因素太大了,那也只能证明领导安排工作的时候是不科学的。如果说非要把“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说成高风亮节,我想也是有问题的,有多少人会自愿放弃团圆的机会?

  一年也就一个除夕,40个除夕就是40年,一个人的一辈子能有几个40年?对于李建国来说,他马上就要退休了,这是他在岗的最后一个除夕。那么,既然人家奉献了一辈子,最后一个除夕为何还要安排他来值班?又试问,铁路部门的列车员很多,有多少人工作期间的除夕都在列出上度过?

  这篇报道是典型报道,意思是让先进典型传播更多正能量。而在笔者看来,我们不能仅仅给这样的人鲜花和掌声,更应该反思我们的制度,我们有没有必要鼓励不人性化的“活雷锋”?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培养很多先进典型,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标杆。而先进典型都有很多共同点:其一,作息没有规律,他们被领导称为“常常工作到深夜”;其二,带病坚持工作,他们被领导赞誉为“打着吊瓶坚守岗位”;其三,没有亲情观念,他们被领导赞美为“父亲去世了没有离开岗位”,“孩子生病了没有回家看看”。好像只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才是先进典型。其实,这样的先进典型标准,已经脱离了科学观念,是有违正确价值观的。正如这个“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的先进典型一样,我们的领导在看到人家笑脸的时候,是不是能否体味到笑脸背后的苦涩?

  “有人要回家过年,便有人不能回家过年,”这是媒体挖掘出的李建国高尚的地方。的确,有人回家过年,必然有人不能回家过年。问题是,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为何总是那么几个人?我们在安排春节值班的时候,为啥就不能做到科学调配呢?

  “40个除夕在火车度过”真的不能只有赞美,还要有反思。培养先进典型不能背离任性,更不能违反科学。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