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走出去,亦展示文明气质(国际论坛)

陶  略
2015年02月18日04: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背上行囊踏出国门之时,请回望一下身后承载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祖国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不少人都在计划假期到国外旅游。近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突破了1亿人次。这么庞大数量的游客涌出国门,既增加了中国人对其他文明的了解,也给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打开了一个窗口。在外国朋友看来,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是中华文化的自然流露,代表着一个古老东方文明的整体气质,展现的是堂堂中华礼仪之度、文明之风。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昭示着“中华文明走出去”正迎来新一轮历史机遇?

  “中华文明走出去”古已有之。古代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搭建起沟通不同文明的桥梁。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教育模式、技术技艺等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各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中国人走到哪儿,中华文明就会传播到哪儿。

  今天,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梦想。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明的复兴和开放,否则,再强大的国家也会因缺少民族韧性而崩颓,因固步自封而涣散。时代正在呼唤“中华文明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道路更加关注,对其背后的文明因素更加感兴趣。与此同时,国际上一些人对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缺乏足够了解,担心中国走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中华文明走出去”符合世界希望更多了解中国的期待,有助于宣示中华文化包容开放、兼爱非攻的特质,化解外界对我们发展壮大的疑虑。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文明又将为人类文明作出什么贡献呢?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预言,中华文明将照亮21世纪。这无疑是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中华文明追求“和”,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中华文明中传承体现的“和而不同”“止戈为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有助于促进各国实现和平相处。“中华文明走出去”,也可以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其他国家和文明的长处,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共同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使包括东西方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能够共同坐到世界文明的圆桌上来,不排先后,不分等级,实现文明之间“美美与共”。

  中国在走,世界在看;中国在讲,世界在听。在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世界更期待了解中国的今天,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每一位在海外的中国游客都有责任向世界呈现真实而生动的中华文明精髓,使中国崇文尚礼、谦虚和善的优良传统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禀赋气质,成为中国海外游客独有的文化指纹。

  背上行囊踏出国门之时,请回望一下身后承载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祖国。因为背后有厚重璀璨的中华文明作为支撑,人们旅行的步履将变得更加坚定有力,心态将更加平和自信,举止将更加文明得体。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8日 03 版)
(责编:白宇、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