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王军荣:三倍工资留不住回家脚步才叫“过年”

2015年02月17日08:44 |
小字号
原标题:王军荣:三倍工资留不住回家脚步才叫“过年”

能够回到家乡,再苦再累也要回去,这从本质而言,是文化的根,也是一种信念。(图片来自网络)

  能够回到家乡,再苦再累也要回去,这从本质而言,是文化的根,也是一种信念。(图片来自网络)

  文/王军荣

  2月14日是情人节,南京万科光明城市的李英与丈夫却只能把情人节当劳动节来过了——李英之前电话联系了好几家保洁公司,都说年前没工人了。夫妻俩一大早就分工,李英到同小区的父母家大扫除,丈夫在自己的小家打扫卫生。(2月16日《新华日报》)

  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离开城市的外来打工者也越来越多,他们虽然人还在城市中,心却早就飞向了家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说得够直白,也折射回家过年的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期间回家和亲人团聚,这才叫“过年”。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恨不得这些外来打工者不要回家过年。保洁工回家了,没有人为其打扫卫生;月嫂回家了,没有人来侍候产妇;电工、供水工回家了,谁来修理?保安回家了,谁来保护安全……有些人平时根本就没有觉得这些外来打工者有多重要,唯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深切体会到。前段时间有酒店动员一些服务员留下来,承诺给予3倍工资和额外补贴,可一些90后明确表示:如果春节加班,我就辞职。为此饭店不得不谢绝了很多顾客的年夜饭订购。

  谁都知道,过年不回家留下来,不仅找工作很顺利,而且薪水又高,也基本上不会有被欠薪的危险,如此丰厚的条件,可却依然挡不住回家的路。

  临近年关这几天,一些知名文化学者撰文反思,甚至调侃我们回家过春节的热情和行为,其中一篇文章说:“春运就是‘春晕’,这是一种充满苦难的迁徙,重申了改变命运的必要性……‘春运’是否能成为一个可笑的历史陈词?”这种想法其实是十分可笑的。回家过年,是维系亲情的最重要的纽带,是中国文化的根。对于过年,谁不看重?谁都知道路远迢迢回家过年,很累,但为能够见到亲人,能够回到家乡,再苦再累也要回去,这从本质而言,是文化的根,也是一种信念。

  三倍工资留不住回家脚步,看似很可笑,实际上却是过年特有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过年,如果有一天,我们对“过年”一点都不看重了,恐怕也就不会再有春运了。我们的信仰也会消失了。

  外来工回家了不可怕,因为过了春节之后他们还会回来,生活不方便也只是那么几天,可怕的是,当城市始终不给外来工丰厚的优待,当城市依然让外来打工者处于边缘化状态,或许他们会在某一天真正离开,到那时候,再多几倍的工资也仍然留不住他们毅然离开的背影,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