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相声何以惊动中纪委?
陕西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羊年春晚演绎“反腐相声”(资料图)
文/梁江涛
春晚节目组向陕西相声演员苗阜、王声定制“反腐相声”,引发外界关注。2月6日,苗阜、王声亮相央视春晚首次大联排,舆论随即将“讽刺尺度堪称三十年来之最”的名号冠以他们的作品。2月14日,记者专访苗阜、王声,了解反腐相声从定制到出炉背后的故事。(2月16日 《新京报》)
春晚舞台上从来缺语言类讽刺作品,包括相声,但以反腐为主题的相声并不多见,最近的一个要回溯到1988年。那年,牛群的相声《巧立名目》以辛辣讽刺的语言反映出了官场民间的种种社会现象,让人至今看来都余味无穷。这回春晚剧透反腐相声,且早早“热身”,让观众充满期待。
此次的反腐相声由两陕西青年相声演员操刀主演。他们为了这一特殊选题做了大量功课,其中就包括陕西省纪委出面与他们一起开座谈会。此事还惊动了中纪委,据他们称,中纪委工作人员给演员发短信联系,说需要什么帮助就说话。中纪委为春晚的一个节目伸出援手,确实是破天荒的事情。
春晚相声惊动中纪委,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近年来,中纪委非常重视廉政文化对官员的熏陶。中纪委官网曾展播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还向浙江桐乡市征集多幅“廉政漫画”。在与廉政文化创作者们打交道时,中纪委总能“放下身段”,接上地气,折射出监督者对腐败现象的零容忍,以及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反腐倡廉的信心与决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反腐主题的文艺作品,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公众喜闻乐见,容易引发共鸣。其“讽刺之鞭”的效果远比纯粹从道德、纪律以及法律层面的说教要胜一筹。相声等文艺作品辛辣大胆鞭挞腐败现象不仅寓教于乐,赢得民心,而且让包括官员在内的受众从中汲取廉政文化的营养,在全社会形成廉荣腐耻的清新风气。因而,无论创作者,还是纪监部门对此多花些工夫,是非常值得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纪委关注并支持春晚反腐相声,传递出运用生动活泼文艺形式批评官员无禁区的信息。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让《宪法》规定的公民批评权实至名归,回归常态,让文艺创作下放下包袱,讽刺贪官,希望以后不论什么晚会上演出反腐节目,不再麻烦中纪委。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