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纪委“廉政短信”也是宣示监督职责

2015年02月16日00:08 |
小字号
原标题:纪委“廉政短信”也是宣示监督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政治规矩。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2月13日下午4点,南京市市管以上领导干部的手机上均收到这样一条“廉政提醒短信”,短信落款为“中共南京市纪委”。这是南京首次以“市纪委”名义向全市市管以上干部普发“廉政短信”。(2月15日《新文化报》)

  市纪委给全市市管以上官员发“廉政短信”,在南京市纪委来说还是第一次,这意味着市纪委对市级领导进行提醒与警醒,提醒官员清正廉洁,也是向官员宣示了自己的监管职责。一些纪检部门并不敢对领导进行廉政教育与提醒,其实对官员的廉政教育应该是常态化的,这样才能让官员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感觉到制度以及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但很多领导干部,却缺乏来自党内及民众的监督,纪检部门或许认为对领导进行廉政教育,是一种“以下犯上”,并不敢对领导干部实行日常性的监督,这或许也是为何市纪委多年来都没有对全市市管以上官员发“廉政短信”的原因。平时连条“廉政短信”都不敢发,如何对官员实施监督,如何能让官员对纪委有所忌惮与敬畏?纪委部门并不是一个附属部门,而是一个职责权力部门,本应履行着从严治党的职责,这也意味着纪委部门应该处于独立监督,也就是纪委部门应该超脱于同级党委的制约,下级纪委部门应该受到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这样才能保证纪委工作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才能对同级党委实施有力监督。

  一些地方“一把手”往往也是“一霸手”,搞一言堂,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约,以至为所欲为,贪污腐败,正是因为地方纪委对其难以实行有效制约,纪委往往成了一把手在地方至高无上权力下的傀儡。

  市纪委对市管以上官员普发“廉政短信”,虽然只起到一种提醒作用,但有深意存焉,其实体现了纪委对自身职责的一种担当精神。“第一责任人”本来就应该列为“第一教育对象”,对“第一责任人”不能出现监管真空,不能让“一把手”的权力失去约束,变成了“一霸手”。像今年年初落马的原南京市市委书记杨卫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南京市纪委对市管以上官员发“廉政短信”,就是在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但给官员发“廉政短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常态化是一方面,更应该加强日常的监管,完善相关制度,制订完善科学的领导决策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一把手一言堂的权力失范局面。而且虽然春节期间,更应该强调让官员廉洁文明过佳节,但廉政建设也不能一阵风,这种党风廉政建设一刻也不能松,要让官员在任何时候都感受到纪检监察部门及民众对自己实行的强力监督,从而不敢造次。

  文/戴先任

(来源:红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