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品书札记:鉴往知今 责任担当

——读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

王必胜
2015年02月16日09: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创建了一个东至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北至石德路、滏阳河,南跨陇海路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李延国、李庆华的长篇报告文学《根据地》以丰富的史料和厚重的笔触,书写了这个特殊区域、特殊时期,投身革命洪流中的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业绩,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奋斗的事迹。一部洋洋洒洒30多万字的作品,读来兴味盎然,感慨良多:为那曲折艰辛的革命者事迹和鲜见的历史场景所感动,为当年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勇于担当、英勇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敬佩,更为他们的高风亮节和精神遗产对于当下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有诸多的启示而感怀。

  作品以历史的回述和现实的寻访,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和难忘的人物故事,上至领袖运筹帷幄,再有杨勇等指挥员的足智多谋,下有前线官兵们赴汤蹈火的英勇壮举,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他们为民族大义献身,为民众的安危承担,为人民的福祉操劳。他们中,有战士捐躯战场的,有地下党员被土匪告密后示众枪杀的,有纾国难舍家业的平民百姓义无反顾支援前线战斗的。同时,作品也书写了普通百姓深明大义的家国情怀,人民对党和领袖的热爱与拥戴,描绘出“根据地”——这一由中国共产党人战争年代开创的特殊的组织形式,对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奠基性的贡献。一叶知秋。民心向背,是一切胜利之源。作品深刻地揭示出:“这一块块由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用血肉组成的抗日根据地,坚持打击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功立业。正是这一块块零散而坚实的根据地,养育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子弟兵,这一块块血染的根据地,成为共和国的奠基石。”

  过往的革命历史和英雄精神,影响和昭示着当代人奋斗前行。最为突出的是,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丰富的精神遗产,对于当下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作品专门写有《震撼世界的反腐战》一章。当年战争危急,共产党人史无前例地开创了敌后根据地的战争,物质匮乏,却得到了人民无私的支持。军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亲人,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在所不惜。八年抗战,无论是物质的困难还是精神的困苦,对年轻的官兵都是莫大考验。作品书写了面对困难,面对各种诱惑,共产党人特别是干部们经受了考验。

  一部史志性极强的纪实作品,丰富的细节和重点人物的书写是其突出之处,同时,这种书写又在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中展现,写人物和事件又注重前后的交叉、交待和联系,使内容有纵深感和立体性。比如,当年根据地的领导者,在革命形势转变之后,毅然决然地听从召唤奔赴新征程。特别是服从党的纪律、忠诚党的事业,成为那些指挥员们的自觉行为和责任担当。新中国建立前后,战争形势转移,出现了南下建立“第二战场”,就有了根据地的一大批优秀人士支援各地,冀鲁豫地区“六千儿女别故土”,“他们刚刚走出青纱帐,分得了土地,成就了三十亩地和一头牛的梦想。幸福生活才开头。可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年迈的双亲,离开了新婚的妻子,抛下了儿女,离开了刚刚分的土地……”几经波折,走安徽,经江西,过湖南,来到贵州玉屏、安顺等地,成为史上有名的“南下干部”。他们有的不幸在剿匪中牺牲,烈士陵园中有他们的英名。作品重点描写了贵州几位省部级领导干部事迹,当年从根据地过来如何成为后来的建设者领导者,纵然在“反右”“文革”中蒙受冤屈,饱受摧残,复出后及至晚年休息,仍然保持革命者的本色。像“文革”中被打成“反党集团”的申云浦是当年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共运东地委书记,后是冀鲁豫日报社长,南下贵州后在1955年任省委副书记,后被错误地批判,蒙冤24年,平反后在政协主席任上退休。他忠诚于当年的承诺,不弃不离,葆有根据地革命者的情怀。

  作者李延国是写报告文学的高手,以描写大事件、大题材闻名,30多年前,他的多部作品名噪一时。他与李庆华都是山东籍作家,这次联手历史题材,无论是从熟悉这方土地,还是对文学样式的把握上,都有写作的优势。不少章节,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突出,比如在战争相持阶段,杨勇司令“激战潘溪渡”,《〈水浒传〉与西瓜园》《小脚女团长的传奇》等篇章中,凸显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家深挚的情感,不计采访艰辛的热忱投入,特别是,选材上匠心独运,通过对根据地这一段有意义的革命史,深入寻访,打捞史料,以厚重的笔墨书写人物,挖掘精神世界,鉴史而知今,意义十分重要。历史总是未来的导师。作品启示我们,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革命成功的不二法宝,也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16日 24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