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张闲语:“官腐”举报为啥要靠舆论倒逼?

2015年02月11日14:55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张闲语:“官腐”举报为啥要靠舆论倒逼?

  2月8日,微博用户“立春后的新希望”发布视频。视频中,保定市人大代表杨志国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民警安刚举报公安分局局长马永乐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问题。保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称,纪委已经收到了杨志国等人的举报材料,目前正在核实材料内容。(2月11日《京华时报》)

  “买官卖官”无疑是一个明显的敏感词,从中巡组反馈的问题清单看,这种乱象也时有存在。因此这则新闻一出来,就引发了网友热议。事件是否属实,目前难以定论,但从举报者希望借舆论压力来达到惩治目的动机来看,显然值得深思。

  按理说,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高压反腐,无论是从中央还是地方,都应该形成一种反腐共识,谁还敢进行顶风作案?谁还敢曲意包庇?不过从报道细节看,应该说这个局长滥用职权、收受贿赂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更不是个案现象。

  自2009年至2013年底,每年过年过节都要进行索贿受贿,并且在其担任局长期间,对局里的干部职位明码标价。这些问题如果属实,显然值得深究,对于这些问题为啥就没有相关部门发现并治理呢?由此看来,举报人借用舆论倒逼也有几分道理。

  从举报者的自我描述看,也有一个问题需要细查。公安局长利用职权之便,使用调查监控录像、通话记录等手段窥探自己的隐私,给自己施压。先不说其手段的非法问题,究竟举报人有啥隐私问题被人逮着捏着,居然常年进行被敲诈?

  举报人本身作为保定市人大代表,其职责就要监督这些乱权行为,为啥不早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为啥要等到全国两会召开这个时间节点来举报?其中或许还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举报者似乎在担心着某些问题,迫于无奈,才一方面通过正常举报,让地方纪委查实,一方面通过舆论压力,倒逼事件查处。

  客观而言,在反腐过程中,舆论曾经起到了较大的助推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舆论反腐也会留下后遗症,或者说会伤及无辜。在反腐进入新常态之后,如何让反腐持续长效?舆论监督虽然还需加强,但制度反腐必须及时跟进,要依靠机制体制来惩治官腐。

  尤其是地方反腐败工作更应该加快改革步伐,要让那些潜在腐败分子纷纷现行。从这个意义而言,依靠舆论倒逼反腐是一个改革发令枪。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