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别开“新生面”?

2015年02月07日15:13 | 来源:新民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别开“新生面”?

  凌河

  凌河

  又是年关脚下,又是闲来无事,于是又来瞧一眼文坛之上那几门“显学”,又有什么“重大发现”呢?上回是关于“鲁研”,终于“发现”了大先生原来是个“彩民”,这一回却是关于“张学”——一个张爱玲,早已高居了云端,一门“张学”,也已经盆满钵满,按说很难再有什么“新突破”了吧!

  不料竟有——颇有几分“严肃性”的杂志,赫然发表重头论文,论述什么呢?原来他终于“发现”了张爱玲的“小秘密”,不是别的,竟是她的“三围”!说是1956年的11月,定居彼岸的张爱玲,因为要做一身旗袍,于是致信好友邝文美,“透露”了自己的“三围”,乃是“32、27、36.1”!因为是英寸,生怕你看不懂,发现者还不厌其烦地换算成厘米,地道到精确至小数点之后。这样的“重大发现”,当然要万言论文,重磅标题了,因为据断定,张爱玲的这一身“窈窕”,“相信张迷们会很感兴趣”!所以论文面世虽已颇有时日,但近时的网上线下却仍在你摘我转,似乎抱到了一个大金娃娃呢。

  不知是不是这类“严肃”的刊物,其实多年之前,也发表过“张学”的另一个“新突破”,那回不是关于“窈窕”,而是终于“发现”了张爱玲的“最爱”。“最爱”什么呢?原来是一碗“叉烧炒饭”,于是这一碗“叉烧炒饭”如何天天摆在张爱玲的餐桌之上,这份“炒饭”又是怎样的火候、如何的配方等等,似乎差一点要拿来奠定“独门”的江湖地位,只未知是否如今之“三围”那样,引起过“张迷们很感兴趣”?

  当然类似的“重大发现”,并不只是一门“张学”,比如周家的一张菜单,不是早已充当过“鲁研”的“新成果”吗?而那一碗红烧肉,更使得季羡林研究差点走火入魔。鲁迅饭桌上一份菜谱,从青菜豆腐到绍兴霉干菜,据说不但可见先生的节俭和生活的清淡,更足以“分析鲁迅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也算是一篇博士论文的题目啦。至于季羡林季老,不谈他的学富五车,也不论他的学识纵横,因为听说他的百岁高寿,是因为每天要吃“一碗红烧肉”!于是这“碗”,究竟是什么碗,是大盘还是小盅,这“红烧肉”如何“秘制”,是如苏锡帮甜而不腻,还是像“毛家红烧肉”那样的微辣,几乎要成为焦点,有一点要争个面红耳赤的势头啦!

  说到鲁迅和季羡林,似乎扯远了,还是回到张爱玲来吧——张爱玲的小说,我是素来喜欢的,尤其是她的语言是那样地好,然而拜读若出其里的某些“张学”,却多少有点叹息。比如不知是“爱屋及乌”还是“围魏救赵”,似乎为了要炒热一个张才女,不免要“洗白”胡兰成。然而这位“胡副部长”的“正史”和“大节”,毕竟不那么容易“翻过来”,于是只好来说他的“才子”与“情种”,以及几个毛笔字一点小文采,有人说这大概算是“张学”之外的“溢出效应”吧,当然也有人曰,这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哦。又比如张爱玲这个“祖师奶奶”,每一张纸片都已被“重大发现”,每一句话儿,都已经成为经典,除了《秧歌》与《赤地之恋》因为“奉命而作”所以“不大好说”而外,连张爱玲本人“很不喜欢”的旧作佚文,都已一网打尽啦。也许因为已经走到极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新发现”了,所以只好来说她的一杯咖啡、一件旗袍以及常德公寓的那一个老房间等等,现在又发现了张爱玲的“三围”,不但“张迷们”会“很感兴趣”,就是“张学”里外,也该弹冠共庆了吧——这到底是一门“张学”,“别开了新生面”呢,还是颇有一点别样的悲哀?读者诸君,不妨见仁见智哦。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