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有所思:拥抱“蓝土”

雪  峰
2015年02月06日09: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船将靠岸。太阳在厚厚云层中,忽而透光,忽而隐藏。海面上,一会儿光束移动,如舞台聚焦演员;一会儿铺出“金光大道”,迎巨轮进港。再转瞬,万道阳光射穿黑云,闪亮永兴岛……

  这幅三沙晨景图,仿佛刻在脑海,时时让我感受大海之美,明白“蓝色国土”所在。

  我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可是,在以往印象中,国土只是陆地领土,很少意识到,我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三沙多大?多远?多难?在“三沙1号”船上,三沙市领导、院士、文艺家与大学生座谈,一些大学生对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权益“不知道、不关心、不理解”。广东海洋大学一次抽样调查更是发现:44.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与海洋并不密切相关。

  蓝色国土意识淡薄,源自哪里?

  历史文化使然。长期以来,我国被认为是大陆国家。清末闭关锁国、重陆轻海,导致国人海洋意识、海权思想日益缺失。殊不知,中国人早在南海留下足迹。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遗址、华光礁Ⅰ号沉船等122处水下文化遗存,约2万件出水文物,是祖先在南海活动的见证。永兴岛码头,抬头可见的三沙地名碑,详细记载:“汉通海上丝绸之路,元郭守敬四海测验,明郑和七下西洋,南海岛礁赫然史册。”

  海洋教育缺失。很多学校不开设海洋课程,不传授海洋常识,更少介绍海洋尖端科技。途中,遇到一位老海洋科学家。他颇为动情地说,地球上80%的物种在海洋。一次深海科考采集的大型生物样本,超过以往20年采集总和。近几年,我国每年造船4000—7000万吨,占世界造船量的40%—44%。这些成果,有多少人知道?

  经略海洋,先认识这块“蓝土”。三上三沙,既是实地采访,也是生动的海洋教育课。在这里,看到海的辽阔、岛的神秘,见到祖国最南端的夫妻民兵哨所,详细了解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海上维权,真正体会“处三沙之远忧其国,住岛礁之上为其民”的担当情怀。

  从我做起,去关心“蓝土”。去年,西沙邮轮旅游开通。游客登上全富岛、银屿、鸭公岛,一边观赏优美风光,一边捡拾生活垃圾,争当环保卫士。大家逐渐意识到,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人人有责。

  有位学者说:“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中国人的海洋梦渐次拉开。


  《 人民日报 》( 2015年02月06日 16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