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孙家留:秸秆禁烧需从利用率上出“绝招”

2015年02月03日15:30 | 来源:荆楚网
小字号
原标题:孙家留:秸秆禁烧需从利用率上出“绝招”

  编者按

  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共同愿望。

  推进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是治霾的必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合乎民情,顺乎民意。

  环境保护全国一盘棋,秸秆禁烧亦如此。有鉴于此,我们邀请湖北周边六省的评论员,就秸秆问题发表看法,以期引起各界的共同思考,为严格推进农作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唱响“好声音”。

  秸秆燃烧是空气污染的新源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的夏收、秋收之际,农民们总会大量的焚烧秸秆,造成了大量的浓烟和焚烧后的残渣物,这些残渣物随风飘落在水面上和城市里,给空气、水源和城市带来了极大的污染,严重破坏了环境,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对于秸秆焚烧之害,笔者深有体会。以前每次回安徽老家,赶上秋收季节,美丽的田园在我心中荡然无存,到处是燃烧的秸秆,刺鼻的烟雾弥漫在空气中,路人都戴上了口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人宁愿忍受烟雾也不去制止,一问才知道,每家都在烧,谁也不好说谁,成了“有苦说不出”或成为“帮凶”。更为可怕的是,县城也变成了“小北京”,让远离大城市的小县城“零距离”触摸到“雾霾”,他们,都成了秸秆焚烧下的牺牲品。

  焚烧秸秆不是个案,是普遍的现象,很多人深受其害,相关地方也颁布了相关的条例,禁止焚烧秸秆,可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秸秆焚烧无药可医。

  笔者的家乡,安徽省天长市,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也很普遍。在压力之下,天长市逐渐找到了治理秸秆焚烧的妙招——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即用灭茬机将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能,还增强了土壤肥力,增加了下一轮的农作物产量。“秸秆还田产量高,下一年,就是让烧秸秆,咱也舍不得烧喽”,这句话,就是天长市农民的普遍心声。

  回头来看,秸秆焚烧不止,根子还是在秸秆的利用率上。由于秸秆目前利用率不高,成了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的废弃物,不处理无法进行下一轮耕种。再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农家用上了燃气灶,不再使用传统的秸秆生火。因此只能采用焚烧,还能给农田带来草灰肥。

  笔者引用自己家乡禁烧秸秆的经验只是想说明,禁烧秸秆难度大,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同时,借此也提出一个参考性的建议——从提高秸秆利用率上出“绝招”。

  从提高秸秆利用率上做文章,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有先例。在美国,把秸秆作为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从中提取乙醇进行开发利用,使秸秆综合回收利用有了新发展;在欧洲,则开创了秸秆发电的新途径,丹麦是世界上首先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农民将秸秆卖给电厂发电,满足上万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需求,电厂降低了原料成本,居民获得了实惠的电价,而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又无偿地还给农民作了肥料,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业与农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圈。

  因此,秸秆禁烧后,湖北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秸秆的经验,利用武汉高校资源的独特优势,加快科研力度,研发如何提高秸秆利用率,“变废为宝”。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保障秸秆利用研究,将秸秆回收,集中处理,或生产有机肥,或秸秆造纸,综合利用秸秆的价值。

  根本上讲,秸秆禁烧,还是要从提高秸秆利用率上着手,只有秸秆利用率提上去了,焚烧秸秆的现象自然就减少了,雾霾也随之“烟消云散”。秸秆禁烧推行后,生态湖北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相信明天的荆楚大地,必定是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