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列车临时产房真的是个好故事吗?

1月31日,深圳北开往厦门北的D2318次列车上,一名孕妇突然腹痛难忍,眼看着就要生产。列车工作人员紧急将男乘客疏散到其他车厢,并用两块布围成临时产房,一些生过孩子的女乘客也赶来帮忙。伴随着一声啼哭,孕妇顺利产下一个女婴。(2月2日新华网)
孕妇在动车上平安生子,铁路工作人员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孕妇也露出的感谢的微笑,好事也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束。但从此事展开来说,孕妇在列车上产子并非个例。在新闻媒体上,时有报道在快速飞奔的列车上,突发即将分娩的孕妇,热心的铁路工作人员及时把车厢当“临时产房”开展爱心救援工作,或者毫不犹豫地就近临时停车,使孕妇就近城市、及时地进行抢救医治,使孕妇脱离了生命的危险。铁路工作人员这种爱心接力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始终把乘客的生命摆放在第一,从而书写着一个个爱心接力的传奇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把旅客当亲人,旅客的困难就是铁路工作人员的困难。有了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人民群众必然会对铁路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然而,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说实话,在列车面临生产,确实挺让人担心的,因为列车上没有专用产房,没有专用的消毒设施,更没有专职的接生医生,如果说在列车上,遇到难产、情况复杂或者有其它并发症,那后果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尽管列车上出现了即将分娩的产妇,工作人员对产妇无微不至的关照,无不体现了铁路部门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乘车至上的服务理性观念。但是,列车变成临时产房不宜提倡,毕竟列车上的救护措施并不完善,一旦出现其它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就会对产妇或婴儿构成了生命的威胁。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更是无价。新闻中动车上搭建的“临时产房”很温暖,让我们感受到了铁路人的热情和担当,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向上的力量。然而,笔者还是希望列车产房的故事还是少点发生为好。其实我国有关航空管理早就有规定:为安全起见,怀孕超过8个月的孕妇一般不要乘机,如有特殊情况,应在乘机前72小时内交验由医生签字、医疗单位盖章的《诊断证明书》。笔者认为,铁路部门是否借鉴这个规定,从源头加以防范,那么列车临时搭建产房就会越来越少。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