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凌国华:“诵经跪孔子”不能无视学生内心感受

2015年02月01日09:04 |
小字号
原标题:凌国华:“诵经跪孔子”不能无视学生内心感受

资料图

资料图

  文/凌国华

  1月30日,有网友通过论坛发帖称,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方不仅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今(30日)晚,该校罗校长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学生跪拜孔子确有其事,但“他们对祖宗圣贤的崇敬是油然而生的”,学校并未强制要求学生下跪。(新京报 1月31日)

  在脚步匆匆的现代社会,伴随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却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物质生活发展,给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很大困惑。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传统社会的文化典籍,希望用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来纾解脚步匆匆的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浮华喧嚣。“诵读传统经典”等文化活动成为慰藉现代心灵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对于学生的社会化影响至关重要。“诵读传统典籍”似乎理所当然地成为面向正处于“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按理说,传统典籍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积极意义。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诵读经典”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社会好评。

  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本是好事,但“好事”只有办好才是真的好。由于传统典籍历史久远、晦涩难懂,大人对此尚有难度,有学生产生不情愿的心理自然也在情理中了。更重要的是,某些学校组织“诵读经典”,往往从学校单方面的行政意愿出发,采用简单粗糙的行政命令“要求”学生诵读,这就自觉不自觉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要求学生早晨5点起来诵读经典,并要“跪拜孔子像”,如此带有明显“强迫”色彩的经典诵读,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即便学生迫于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其应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学校“诵读经典”,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组织学生诵读传统典籍,本意应在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素养、健全学生人格,而不是在于什么所谓的“读完学渣变学霸,读经能上北大清华”。如果网帖反映属实,如此充满功利色彩的“诵读经典”活动,不啻给学生本就繁重的课业负担又加上了一副重轭。至于要集体跪拜孔子像,无论是学校要求的,还是如学校所言是学生“油然而生”的行为,其实都大可不必。对先贤的崇敬之心、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之意,实在不必拘泥于“跪拜”这种与现代公民精神格格不入的表面形式。组织学生“诵经跪拜孔子”的目的,倘若果真在于让学生“学渣变学霸,考上北大清华”,即便采取比“跪拜”更“崇敬”的方式,也不过一场教育闹剧。这不仅暴露了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颟顸落伍,而且暴露出教育方式的简单粗糙。如此看来,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理念,打通素质教育梗阻,恐怕学校方面确实需要好好反思了。

  “诵读传统经典”的勃兴,似乎预示着“国学”的又一个春天。就“诵读经典”来说,不论是对大人还是对学生而言,都不该当作功利性的工具主义来摆弄。之于学生,“诵经”的本意在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而不在于赤裸裸的“上北大清华”。对于组织学生诵读传统经典的学校而言,原初的功利意识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亵渎,更因“诵经”加重学生负担而极大不负责任,违背了教育工作“人文化育”的本意。将“诵读经典”当成提升学生成绩的工具,将学生当作实现教育GDP的工具,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没脑子。

(来源:齐鲁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