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人民日报:“纯粹”的力量

马涌
2015年01月26日08:5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余秀华。写诗。就在前一阵,她让文学圈乃至公众舆论,为之不大不小地震动了一下子。

  在她的诗和故事席卷微信朋友圈的当晚,我去搜了她的一些诗来读。主观地讲,写得不坏。不过网上疯转的、带着一股浓浓噱头味儿的那一篇,我并不觉得算是她最好的作品之一。

  让我更加不以为然的,是随后铺天盖地的“脑瘫诗人”“写爱情诗的已婚农妇”之类的称谓。

  一直觉得,越是纯粹的称号,越有力量。就像没有人会说“瘫痪科学家霍金”一样,任何多余的修辞,都会产生不必要的“限定”意味,进而折损称号本身的分量。为诗人余秀华加上“脑瘫”的修饰,且不论人格尊严云云,对她的诗歌而言,我以为并不公平。

  余秀华在博客里写:“我身份的顺序是这样的:女人、农民、诗人。这个顺序永远不会变,但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我想,大概在余秀华写下这番话的时候,诸如“从作家到美女作家再到青春美少女作家”或者“演唱比赛变成比惨比赛”之类在身份上做加法的事情,也正在社会的某处同期上演。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不敢妄断是非,但至少可以各取所需。而我偏爱那更纯粹的样式。

  因为名气会消退,关注会散去,也许有一天病症也会痊愈,村民也成为市民。但写出来的诗永远在那里。标签总有脱落的那一天,但读者却可以长久地享受拥有诗和诗人的简单喜悦。

  一个讲烂了的故事:一支箭容易折断,十支箭不易折断。但我又想,倘若把十支箭捆在一起射出去,大概射不穿什么东西。而简单纯粹的一支箭,孤独、冷清、脆弱、易折,却不失锋锐贯穿之本色。

  这,或许就是“纯粹”的力量之所在。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6日 24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