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斌:“淡化分数意识”重在改变功利教育观

“只考了91分,他们还好意思当面表扬她,真是太不负责了!”说起儿子媳妇对孙女的教育态度,南京市民孙奶奶很愤怒。做为父亲的张先生则表示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我们觉得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今后‘扬长’最重要。现在孩子还小,学习才刚起步,我们不需要把眼光都盯在她的哪一次分数上。”(1月24日《扬子晚报》)
奶奶和父母和对孩子分数的不同态度,折射了当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一种是过分看重分数,认为分数高才是好孩子;一种是淡化分数意识,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两相比较,家长肯定会认为后者更有益于孩子成长。可现实中,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低分却不能接受。
中国吉林网(1月10日)报道,长春市的李先生相当烦恼,上一年级的儿子期末考试数学考了96分,在班上成绩倒数,他担心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并郑重地对其进行分数教育。《生活报》(1月20日)报道,名为娜娜(化名)的高二女生成绩中等,课余上四个补习班提前学习高三课程。由于课余时间被学习占用,没有朋友,加上父母训斥,她选择用割腕自杀的方式寻求解脱。当老师的父母竟然把女儿逼上绝路,令人深思。
分数是升学的筹码,让孩子就读名校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其实,家长并不是不明白健康快乐之于孩子的重要性,而是狭隘的功利心在作怪。因此在分数和成长上难以找到平衡点,无形中就把重心偏向了“分数”。分数只是评价孩子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学习的全部,更不等于美好人生,绝不能让“分数”成为禁锢孩子自由生长的枷锁。
著名主持人杨澜表示,健康的体魄比上奥数班更重要。她的孩子从没上过补习班,多余的时间,就是和孩子一起锻炼,建立起“哥们般”的友谊,促进亲子关系。马云说,从初中到高中他其它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钟情英语。是父亲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为他开凿出了最宝贵的真相——发掘出他的兴趣,放手让他去做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让他的英语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笔者以为,家长和老师只有真正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宗旨,才能走出对分数的认识误区,以平常心看待孩子每一次考试成绩,才能把更多的心思用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来。文中张先生的做法无疑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