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法规要走在基因研究的前面

2014年11月25日08:56    来源:中国江苏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法规要走在基因研究的前面

  这几天网上热议和热炒“单身基因”。“似乎你身边每个人都在谈恋爱,只有你将要永久地单身下去了,这种情况可得责怪你的基因。”这说法的源头是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北京大学的科学家检测了600多名中国大学生的头发样本,发现一种所谓的“单身基因”,携带该基因的人难以亲近他人,约会机会少,或者恋情失败,单身几率高。更有可能会患上抑郁症。

  这类人类遗传学与社会行为之间关联的基因研究,不是不可以做,有时也有一些积极意义,但相关法规要先走一步,预防其负面效果,特别是当基因研究越界“社会化”时,更需小心谨慎,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如果长期法律空白,失去监管,后果将会很严重。例如,当有可能不受法律的限制、花费一定费用就可从基因水平对某人的遗传倾向进行预测,将可能对携带某些所谓“单身基因”、”犯罪基因“、“暴力基因”或“缺陷基因”者的升学、就业、婚姻、事业等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个人合法的机会和权力被粗暴剥夺。这就是人类所有歧视中的“终极歧视”—基因歧视,很容易被“种族歧视”、“宗教歧视”或“政治歧视”等所利用,危害非常大,不得不防。

  如何使基因研究既造福于人类,又不产生社会危害,只有用法律圈住它,稳步发展,有限推广,这是关键。所以,我们在为这类新技术唱赞歌和传播其研究成果时,一定要对其保持戒备和防范,如果没有法律约束,基因不平等论、基因决定论、基因优生学、天生犯罪论等都可能借此类“科研”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酿成恶果。

  北大对“单身基因”的研究使人联想起复旦此前对曹操家族DNA(人类遗传物质)的研究,对此,百姓未必欣赏。如果用的是国家资金或教研费用,老百姓难免会有不满。因为,他们急等着专家用基因研究来解答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如遗传性疾病的防治、优生优育的措施、雾霾是否危害人类生殖等等。这些都比“单身基因”研究更加急需和实用,也更加靠谱。毕竟人类的社会性很复杂,单纯用基因等生物因素解读复杂多变的人类行为,很不全面,也难免失误。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