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孰美?
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有人说,理想太空洞,还是现实来得实在。
这个有些“高大上”的话题,最近却因一档选秀节目引起激烈争论。
节目中,一名清华大学校园“风云人物”一亮相,就谈起自己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项学历,但却为毕业做什么而苦恼,希望主持人支招。这遭到同为清华校友的主持人严厉斥责:一个名校生,对国家、社会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反而纠结于工作,如此小的格局实在有失清华高材生的身份。
这番带着理想主义情怀的论调立即引起一些年轻人反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怀有理想主义,如果连自己都养不活,就别吹嘘要改变世界;要是连家人都照顾不好,还谈什么征途是星辰大海。更有论者说,即便碌碌无为又怎样,活在当下一样能享受幸福。
双方各自扛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大旗,争执不下。细细思量,双方说得似乎都合情合理。窃以为,问题在于双方都将理想与现实对立了起来。仿佛有了理想,就不用考虑现实问题,或者一头扎进现实,就不再需要理想。
我们常常习惯于把理想与现实简单对立,其实二者何曾割裂。一个饭还没有吃饱的人,心底未必没有经世济民的理想;一个整日为国家、社会奔走呼号的人,也照样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存。理想主义者少不了“面包”的支撑,现实主义者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引导,也容易误入歧途。
活在当下,追求“小确幸”没有错,但是否也应当树立一个不那么功利的理想,以免自己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高呼理想万岁、信念不死同样没错,但是否也应该回到现实,检验自己是否在空喊口号?
对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孰优孰劣,或许可以这样理解: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都有深浅,理想主义有空洞化,现实主义也有庸俗化。最理想的状态,或许是达成这样一种平衡——一边渴望着面包牛奶,一边揣抱着理想情怀。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