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方
近日,记者在山东临沂一个叫做丁南村(音)的地方,进入一家规模不小的玩具厂暗访发现,玩具仓库能闻到一股令人头疼的刺鼻的气味。而知情人介绍,玩具厂使用的增塑剂是“最便宜的、也是最次的、毒性最强的”。而据检测,该玩具厂生产的玩具,其塑化剂超标368倍。(据齐鲁网相关报道:央视曝光山东临沂“毒玩具” 塑化剂超标368倍)
对塑化剂,大家并不陌生。其“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损害肝肾、甚至致癌”的超强毒性,也是令人惊愕的。此前,一些婴儿奶瓶、白酒等塑化剂超标事件,曾引起举国人民的关注和轰动。也因此,国家对塑化剂的管理和规范非常严格。比如国家延用欧盟的相关塑化剂标准,而根据这个标准,所有的产品中相关塑化剂的总含量必须小于等于百分之0.1%。然而,到了山东临沂,这家玩具厂生产的玩具中,塑化剂超标竟然达到了368倍。这样的玩具之“毒”,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分析起来,一些玩具企业开办门槛低,相关生产机械要求简单,这导致不少人一涌而上投入玩具生产。然后又因为竞争激烈,在使用材料上追求便宜。于是就有了超标368倍的“毒玩具”。
当然,企业从来都是驱利的,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难免让企业铤而走险去违反标准,违反法律。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管。比如对类似玩具厂的开办,要有一个基本的准入门槛;比如工厂开办之后,要对其进行材料采购、生产、产品检测检验等,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旦发现相关塑化剂等超标情况,要立即给予纠正。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玩具厂玩具已经“毒”出标准368倍,相关监管部门却似乎浑然不觉。最后还是媒体记者先发现。这显然值得相关部门反思,为什么本是专业履行监管和检测职能的部门,却没有比媒体早发现“毒玩具”的存在?而且类似的“毒玩具”工厂,明显不是只有山东临沂这一家,其到底还有多少,都在哪里悄悄地生产着毒害儿童的玩具?这难道也要靠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暗访,才能发现并最终被查处吗?
打击“毒工厂”、消灭“毒玩具”,相关职能部门莫总依赖记者的暗访和媒体的曝光。我们也盼望着,有一日,类似的事情进入我们的视野,是以“职能部门查处——通报媒体曝光——群众广泛知情”的方式,而不是与此相反的“工人和村民都知道——报料人报料——记者暗访——相关部门查处”这一方式。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