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刘鹏:山东版“逼婚妈妈”戳中了哪些“软肋”?

2014年11月04日08:38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刘鹏:山东版“逼婚妈妈”戳中了哪些“软肋”?

  作者:刘鹏

  今年52岁的孟爱平,来自山东聊城。多年前,因为儿子对她“去相亲”的要求不顺从,她暴打了儿子一顿,结果儿子离家出走,八年来了无音讯,再也没能见面。八年来,她每次想起那天的情景都无比悔恨。近日,她赶到山东电视台的《请你原谅我》节目现场,向儿子道歉,希望儿子回家!(据齐鲁网相关新闻:儿子拒绝相亲遭母亲暴打 离家八年无音讯)

  孟爱平在电视节目中的哭诉,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此前发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件事件:一位中国妈妈在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墨尔本日报》以罕见方式在头版刊出整版广告,以不逼婚为条件,劝儿子回家过年。

  这两个中国妈妈的遭遇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爱子心切,比如都曾逼子相亲和成婚,比如儿子都离家出走了,比如儿子走了又思子心切。但对比起来,山东这位叫作孟爱平的妈妈明显要更加悲伤一些,因为她连儿子离家出走之后,是在国内、在国外,是死、是活等,都不知道。

  逼相亲、逼婚何以就逼出了骨肉分离的人伦悲剧?“逼婚妈妈”们显然不止孟爱平等一位两位,这些“可怜父母心”背后,一些家庭、亲情、婚姻方面的“软肋”值得我们关注。

  一者,中国家长与孩子之间,缺少良性沟通与互动方式的“软肋”。因为中国几乎摇篮式的教育与养育制度,造就了孩子必须无条件听从父母安排的这一思维习惯。父母让孩子去相亲,孩子就必须得去,不去就是不听话,甚至不孝顺,动辄一通数落,甚至一顿打。孩子很少问一下,父母逼婚的目的是什么,而父母也从来不多问一句“不去相亲你到底怎么想的”。更别说相互理解与商量着解决问题了。这种“我是你妈”“我是你爸”,“我说了算”的教育方式,一旦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离家出走就成了必然。

  二者,平等与民主、理解与宽容的家庭体系缺失的“软肋”。无论是从人性还是从法律的角度讲,父母都无权支配或者代为行使孩子的相关权利。相不相亲理应是孩子说了算,而且为什么要相亲、为什么不去相亲等,都应该是摆在桌面上心平气和商量的事情。但在中国,目前这种家庭处事方式,根本就不存在,父母子女之间谈不得平等,更不可能有民主。逃离就成了孩子追求民主,表达不被理解心情的唯一方式。

  三者,中国式婚姻给予家长、适龄男女的压力都过大的“软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是极其平常之事,但因为男多女少的现实尴尬,因为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的无奈实情,“剩男剩女”越来越多,适龄青年着急,父母当然比其更着急。一着急难免冲动,一冲动就难免多出一个离家出走的儿子,以及一个无奈的“带婚妈妈”。

  山东版“逼婚妈妈”也好,在国外媒体做广告的中国妈妈也罢,其无疑都是镜子、是颇具杀伤力的“一阳指”,其照出了中国家庭、亲情等关系的尴尬,戳中了缺少沟通与平等的中国式亲情代沟,同时照出了“中国式逼婚”的无奈与潜在原因。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值得我们关注、反思和想办法给予改进。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