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谁家有个红白事,在自家院里搭伙起灶待客,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但以后,这样的流水席将得到规范管理。日前,周口市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周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农村集体用餐作出相关规定。要求农村聚餐达40人以上者,需要报告备案;200人以上者,需要由食品安全专业人员现场指导。(10月29日 《大河报》)
由于成本低、气氛浓、操作简便,流水席在农村地区深受欢迎。但流水席在带来方便的同时,食品安全的问题如影随至。近年来,流水席成为“腹泻席”的事件屡见不鲜。2008年4月,西安市长安区某村,200多人吃过村主任的喜宴后,陆续出现腹泻、发烧症状;2013年5月,江苏南通某镇,一顿流水席竟把100多人吃进了医院。显然,将流水席纳入食品安全的管理范畴,无可争议。
“民以食为天”,在苏丹红、地沟油、染色馒头以及瘦肉精,不断骚扰我们的生活之际,在严格的监管本是好事。但有关部门必须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不能增加农民的办宴成本。二是不能给婚丧嫁娶添堵。周口市整治农村食品安全的初衷虽好,但40人以上要“报告备案”,200人以上要“现场指导”的具体操作,却难以恭维。试想,办流水席,本是为了省钱,请人“现场指导”,增加成本农民能高兴么?办宴席时,非要要加一道报备、审批程序,不是给群众添堵么?
其实,保证流水席的食品安全,更该从管住专业承接流水席的承办机构入手。如今,农村的流水席早就进入定制时代。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小包”。主人购买食材,承办机构提供厨师、菜谱、餐具等服务。二是“大包”。协定价格后,全权由承办机构负责。承办机构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目前,承办机构却大多无营业执照、无备案、厨师无体检。试问,让不专业机构承办流水席,食品安全如何让人放心?
因此,有关部门与其盯住流水席的人数、规模,不如规范承办机构。具体而言,首先,应该要通过登记注册、培训保证承办机构专业化、规范化、正规化,在流水席之前加一个安全阀门。目前流水席食安事件频发,主要是承办机构不专业、不正规。试想,采购时“只买贱的不买对的”,厨师、器材投入能省就省,岂不埋下祸根?其次,承办机构必须购买“流水险”,让流水席散后有保障。
与餐厅、酒店相比,流水席不仅简单便捷,还颇具人情味,理应是农村大力推广的一种就餐形式。而且,对处于寒冬期的餐饮市场而言,流水席也是一个新商机。有关方面应该摒弃“报备”、专业指导等计划经济的思维,而是要用市场经济的手法与思维,来管理规范这个新兴的市场才对。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