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叶祝颐:敬老院"安定"拌饭警示养老服务

2014年10月29日09:32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叶祝颐:敬老院"安定"拌饭警示养老服务

  叶祝颐

  沈阳市于洪区吉祥敬老院有一个86岁老人睡眠不好,于是工作人员给吃了安眠药,第一次吃的半片没什么作用,后来又加两片拌饭里吃,老人走路摔倒了,摔得挺严重。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老人出现呼吸衰竭。(10月28日《华商晨报》)

  安定片属于处方药不说,还是精神类处方药,如果服用不当,该药物可能促发老人呼吸衰竭。只因老人睡眠不好,敬老院护工随意给老人喂安眠药,而且拌在饭里一喂就是两片。敬老院如此“敬老”让人唏嘘不已。虽说老人呼吸衰竭与护工喂安眠药是否有必然联系还有待验证,但是敬老院没有尽职尽责恐怕是推脱不掉的。

  谁人没有父母?谁人没有垂暮的那一天?如果自己的父母在敬老院被虐待,该作何感想?老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敬老院无疑要给老人家属一个说法。而且,老人在敬老院被虐待道出了社会化养老质量偏低的尴尬。

  其实,养老机构虐待老人并非个案。逼老人喝尿,打伤老人,刷锅水泡馒头给老人吃,捆绑老人的身体,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表面上看,给老人乱喂安眠药比直接虐待老人要文明一些,但是其后果十分严重。

  在独生子女与老龄化叠加的时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满足老人衣、食、住、行、医的需要,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基本的生活要素,让老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无疑很重要。既然家属已经委托敬老院代为照顾老人,养老机构就应该尽到护理责任。只有敬老院员工用爱心、耐心、诚心去体贴老人、服务老人,才是养老机构的应有服务品质。养老机构接受了家属的委托,收取了家属给付的费用,却不能善待老人,既是违约行为,更会把孤独的老人推向更加无助的境地。

  但是,换个角度看,老人在养老机构受虐待也有养老经费不足,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机构缺乏的因素。数据显示,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66万张,而按照国际经验,中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缺口达540万张。比如,此前曝光的湖北竹山那家乡镇福利院将老人外派打工。院长给出的理由是,院里供养经费不足,让身体条件较好的老人赚点钱补贴院里的花销。虽说院长的话不可偏信,但是农村福利院养老经费缺乏也是实情。

  公办养老机构固然经费比较充足,但是由于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公办养老院正被“特权”老人争相占用,而普通老人却挤不进大门晚景凄凉。找关系“插队”入住公办养老院已成为行业潜规则。(2012年10月11日《北京晨报》报道)

  没关系、没背景,挤不进公办养老机构的老人无奈只能涌进民办养老院,而由于没有政府投入兜底,民间养老机构基本上是“以钱为本”。从情理上讲,养老机构应根据老人的年龄、身体情况、护理难度,选择护理标准、配齐护理人员。但是这些养老机构往往根据老人的交费情况来确定护理标准、配备护理人员。如果老人身体较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交费标准又高,这样的老人一般不会受到虐待。如果老人自理能力较差,但是交费标准较高,即便护理质量差强人意,养老机构与护理员的行为也不会太出格。而那些交费不多、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实际上成了弱势群体里面的弱势群体。

  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的问题到底该如何求解?在老龄化时代,要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除了整肃养老机构,淘汰责任心差,虐待老人的护工以外,政府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方面要弥补专业护理员缺口,提高老人护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帮扶、投入力度。对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敬老院,要足额拨付供养经费,并监督敬老院专款专用,呵护老人的饮食起居。对收费的公立养老机构,要给予财政倾斜,遴选富有责任心的护理员,提高护理员的工资福利水平与社会地位,让他们安心做好护理工作。以外,政府还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入与指导,激活民间资本对养老机构的投资热情。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