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通水,多年的规划、筹备、工程建设告一段落,如何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成为摆在沿途各地面前的全新课题。
历史上,一项工程容易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家群策群力、精雕细刻,一旦竣工验收,往往撒手不管,导致新大楼没过两年就墙皮脱落、管网漏水;刚竣工的公路施工垃圾还没来得及清除,就被各类超载车辆压得坑坑洼洼却没人过问……
只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工程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要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关系水源地保护、“千里人工河”运行,牵涉多个部门和沿线多地,尚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跟进,有大量维护、监管措施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推进。毫不夸张地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面临科学运行、水质监管等方面的要求,丝毫不会比工程建设时少。想实现“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必须建立长期、稳定、无缝对接的运营监管机制,水源区怎样保护,输水途中怎样运行,甚至管理机制如何坚持,不仅要制定到规划和规定上,更要落实到具体细致的实际工作中。
相比攻坚克难的施工建设,科学运营和长期的管理维护更是考验北调的南水能否永远清澈的关键。希望一些工程中“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不会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出现,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真正成为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伟大工程。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