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事说新语:生活在趣味中

赵婀娜

2014年10月23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最近为梁启超的一段话所感动,有关生活的趣味。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所谓人生趣味,听来深奥,但其实就蕴于生活各种细碎点滴中,读书、写字、交友、远足。只要你有丰富的心灵和对美好的向往,趣味会无处不在。

  学习的趣味

  初唐诗人骆宾王的《咏鹅》我们都很熟悉,老师们教授我们学习这首古诗的情形也会历历在目。但你能想象,这首诗可以这样教授吗?

  没有字斟句酌的解析,没有冗长的背景介绍,而是让孩子们先通过自由诵读,充分地领会诗作本身的韵律与美感,之后,语文老师竟变身音乐老师,弹奏出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一段舒缓、一段动感,让孩子们竞相展示“曲项向天歌”的神态。之后,才是对诗作本身的分析和对作者的介绍。这是日前清华附小一堂普通语文公开课的内容。

  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有趣起来,这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却也是最高要求。

  设计的趣味

  在很多人看来,设计是一门技术,可也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态度,关乎人生,以及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

  这不,正在北京举行的“未来即现在——2014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展”,就能让人读到许多、读懂许多。你看,在设计师的手中,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和谐、看到了用历史映照现实的真实与深刻,看到了个体与群体的交流和融合。

  如果你说你在设计中看到了精致的设计手法、超前的设计理念,有人则会说看到了设计师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态度。

  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用心灵打动心灵,用感动迎接感动,比说教、比讲授、比命令更有力量。

  行走的趣味

  行走也会有趣味?当然!

  几天前隆重举行的戛纳电视节上,旅游卫视的人文纪录片《遇见海南人》作为唯一一部参展的中国纪录片,在电视节上大放异彩。而之所以受到国际电视人的好评,就是因为该纪录片用原始的方法,呈现了最为真实的人在海南的游历过程。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朴素地呈现了路遇的人、城市、乡村、少数民族,折射出人的心路历程与对周遭的观察和感悟。

  行走当然是有趣味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行走的过程中体味沿途的风景、积淀人生的感悟、品味个中的艰辛,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丰满的。正如那一句“身未动、心已远”,如有可能,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中,多来几次可以回味悠长的行走吧,让人生充满趣味,让回忆充满趣味。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3日 17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