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透露,1998年至2006年上半年,全国审计机关共查出“小金库”资金(含挤占挪用)1406亿元,平均每年超过165亿元,其中2005年审计机关发现“小金库”资金高达312亿元,2006年上半年高达130亿元。据该负责人推算,以审计机关每年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覆盖面约为20%计算,1998年至2006年上半年期间,全国所有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年发生的“小金库”资金平均超过800亿元。(8月11日《京华时报》)
其实,在7月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审计署联合发文,决定从8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就目前来看,很多部门和单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行为明令禁止,“三公经费”大幅下降,但“小金库”的金光却随之暴涨,真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有关部门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的创造着这“闪闪发光”的“小金库”,着实让人担心。此次专项清理,就是针对此类突出的问题给这些部门“治治病”,让“小金库”暗淡无光。
首先,医者先自医。纪委、审计或者财政相关部门要全面开展自查活动,认真检查“三公”经费、会议费是否超标,发现问题建议及时整改情况。同时,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所属业务水平及自身职业操守进行全面提高,认真查找不足,发现问题要立行立改,完善制度,形成长效。只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当好“保健医生”,让人信服。
其次,对相关部门进行全身检查,有病治病,无病防身。只有重拳出击,严治“舌尖上的腐败浪费”,狠刹“小金库的歪风邪气”,才能让其彻底根治。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真正从源头上斩断私设“小金库”的“资金链”。而一些单位的“小金库”设立比较隐蔽,要开展网上曝光等监督平台,通过网友提供线索,全民铲腐败土壤,“小金库”必将无光。
最后,发现问题要“对症下药”。揭示问题后要促进整改,对不合理资金予以罚没,坚决取缔“小金库”。不仅针对来源,对资金的去向等方面更是要严肃处理,同时做好后续跟踪检查,再出现类似“病症”,要加倍“用药”。既然重拳出击,就要真正戳到其痛处,彻底根治,谨防“长期挂账”。
总之,针对“千亿小金库”的专项检查,不仅是坚决纠正“四风”的有力彰显,更传递出了坚决挤压腐败“阴暗角落”的明显信号,腐败终究无处可藏,刺眼的金光必将黯淡下来,让我们翘首以盼!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