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巧家灾区,人们对红石岩村谈得最多,知道的似乎又最少。
截至目前39人死亡,一人仍失踪,土坯房几乎全部损毁,低头可见牛栏江堰塞湖坝体,红石岩是巧家灾区最“尖钢”的地方。从外界到这里,要么徒步两三个小时翻山越岭,要么手脚并用横穿滑坡落石区!
7日上午,记者乘摩托车到达落石区时,一个志愿者模样的黑脸汉子一路同行,他把背包顶在头上,后背早已湿透。“我是县林业局的”,他来不及多做介绍——武警水电部队的战士把挖机停下来,催我们快速通行——脚踩悬崖边,峡谷深不见底。
大的碎石几米高,脚下的石头锋利如刀,要边观察落石,边爬过几百米的松动落石区,像在“鬼门关”前走一遭。通过后记者惊魂未定,前头的“黑脸汉”却没了踪影。
红石岩村三三两两的房子星散在大片陡坡上。76岁的刘老汉蹲在自家房屋的废墟边,紧盯着连刨带挖的战士们——老人把攒了十多年的两万元埋在屋子四角,作养老“保命钱”。“这个包包是”,老人接过战士挖出来的一个塑料袋,里面是一卷一元、两元的票子。
“搜救、掩埋尸体、帮找钱物,什么都干”,云南省军区昆明警备区司令员蒋朝忠说。至今没有一辆车进入红石岩村,所有物资都靠翻山搬运,警备区的战士们把带来的帐篷都给了群众,自己睡在苞谷地边和树林里,“到昨天下午才吃一顿热饭”。
午饭时间,村民黄关禹拿着碗筷和家人来到安置点“吃食堂”。粮食还没挖出来,村民们几家凑在一起开火。米是政府运到山上叫“树杈”的地方,又一袋袋扛下来的;菜是各家凑的南瓜。
听说记者要去“指挥部”,黄关禹执意要送。亏了老黄送,从村子底爬上村子头用了近一个小时,记者歇了几回。
路上,一个身着“蓝天救援队”队服的人,正拿着一根皮管猛吸,身边放着两只水桶。他叫刘玉海,来自河北张家口,地震后两小时就直奔昭通。
“吸不出水来,上面的塘子震坏了”,老黄提醒刘玉海。
没走多远,身后的刘玉海突然叫起来:“出水了,你们看,快来喝两口!”老黄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走回来揩把嘴:“水很缺!”
村部里正在开会,记者看到了熟人“黑脸汉”。“他是县林业局的刘先座局长,来包保我们村的”,村党总支书记蒋先林介绍。听说要采访,刘先座躲了。“得研究落实一户一顶帐篷,今天晚上12点必须搭起来,上面下了死命令”,刘局长把采访推给了蒋先林,说:“蒋书记地震后没合过眼。”
蒋先林家里九间土坯房都倒了,还没回家看上一眼,但他不愿多谈这些,一个劲地说:“车进不来,村里油米菜都缺,但红石岩村并非‘孤岛’,只是苦了各路救援队伍!”
入夜,返回包谷垴乡政府写稿的记者听到一阵雨声,心头一紧:“红石岩村的乡亲们,帐篷搭好了吗?”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8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