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生活漫步:没了信用,认证还有啥用

杜海涛

2014年08月08日04: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为了最大限度牟利,有的认证机构明码标价,公开兜售认证证书,成为不法企业制假售假、欺骗消费者的帮凶。它损害的不仅是认证机构的信誉,更是产品质量安全整个大局 

  曾几何时,“本产品通过ISO9000认证”,这句听起来“高大上”的广告语,几乎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不过,最近连续有媒体曝光,ISO9000认证在很多地方走了样,甚至在不少地方、不少行业,只需要花钱,就可以买来这样的称号。一旦认证变成“认钱”,原本严格的审查程序就成了弄虚作假的“走过场”,一些认证已沦为部分企业自我美化的“假面具”。

  我国于1988年开始引进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对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国内认证体系的发展。GMP认证、绿色环保产品认证……这些并不陌生的认证,由于其完整的标准体系、严格的申请流程,受到众多企业青睐,成为产品投放市场的“敲门砖”。然而,想获得这种认证并非易事。于是,某些“精明”的生意人就想出了歪点子,走上弄虚造假的偏门左道。在企业狂热的追逐下,一些未注册的非正式认证机构做起了认证“生意”,“有模有样”地颁发起了认证证书。一些正规的认证机构也把认证当成赚钱的“买卖”:企业只需掏一定数量的金钱,就能从这些机构手中拿到想要的证书。

  虚假认证泛滥、山寨认证“走红”、“李鬼”认证不断……花钱就能够拿到“认证”,其根本原因,除了一些非法认证机构非法经营、坑蒙拐骗外,也与正规认证机构的违规操作很有关系。其实质,就是一味迎合不法企业的需求,放弃了信用根本,钻进了唯利是图的怪圈。

  在国外,认证机构是独立于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机构,他们不受政府、企业干预,独立开展工作。这些认证机构之所以能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可,主要是坚守信用第一原则。如果一个评级机构因收受企业钱财而出具不符合事实的认证评价,其结果是被社会大众所抛弃,名誉扫尽,再无立足之地。

  反观国内,一些认证机构还没有意识到信用是“认证之魂”。为了最大限度赚取利益,有的认证机构甚至明码标价,公开兜售认证证书,成为不法企业制假、欺骗消费者的帮凶。这种违背原则的“钱规则”,损害的不仅是认证机构的信誉,更是产品质量安全整个大局。

  目前,名目繁多的认证机构、咨询、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花钱买认证”有愈演愈烈之势,大量不符合规定的生产商通过这些机构穿上了“质量认证”外衣,混入市场。这些虚假认证给消费者的正常消费造成极大干扰,给产品质量带来重大隐患。

  信用没了,认证还有什么用?!当消费者对认证失去信任,认证机构就没了开展工作的价值。归根到底,弄虚作假、金钱交易,挖的是自己的墙脚,砸的是自己的脚尖。认证机构应珍惜多年积累起来的信用基石,做到从严认证、规范认证。有关部门应加强法律监管,制定严格标准、完善相关行业法规,强化管理,坚决追究违规认证企业的法律责任。对提供虚假材料、虚假数据等违规的认证机构及时曝光,直至将其逐出认证市场。企业搞认证,也要从多方面调查认证公司的信息,不要花钱买假证、假认证。多方形成合力,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认证市场的种种乱象,让消费者不再被“证”所骗。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8日 18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