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把他们先停职。”在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第八期节目的录制现场,衡阳市市长周海兵有些恼怒,当场决定衡阳县西渡木材检查站站长和副站长停职。据节目记者调查,这两人涉嫌执法犯法,不仅违规经销木材,而且还涉嫌无证运输。(据央广网8月7日)
“衡阳2官员电视问政现场被停职”的消息曝出后,不乏惊呼声,更多的是大快人心的喝彩。其实,电视问政本身并没有停职官员的神奇魔力,它不过是广开言路、广泛监督的一种方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停职”决定的产生依赖了电视问政这个平台。正是有了这个平台,使得某些官员不得不面对镜头,他们的一言一行不得不接受观众的监督和评判。回顾这几年,监督类节目取得了长足发展,电视问政也方兴未艾。然而,回想电视问政刚刚“试水”时,不也是饱受质疑么?要么认为内容过于敏感和尖锐;要么担心现场观众难以充分发挥、“辣味不够”……电视问政到底能走多远?
从“兰州让‘一把手上电视’”,到“武汉电视问政:官员笑着进‘哭着’出”,再到“温州电视直播官员年终述职,个别官员满头大汗”;电视问政没有被荒废,而是稳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上镜官员是否仍如同前几年那样本色出演?应该看到,一些官员面对问政,已经学会了自我包装:不过是红红脸出汗汗嘛,只要自己阵脚不乱,又能怎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问政决不能止于“问一问”了事,因为红脸出汗终究只是面子事儿,只有解决问题才是“打蛇打七寸”,否则这“问”就是隔靴搔痒,难免不了了之。因此,问政当有效。事实上,“官员问政现场被停职”注定要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敲山震虎,使得那些不以为然的官员不敢再心存侥幸。因为“问”仅仅是个开始,相应的措施马上会来,甚至可能当场生效。
当前,电视问政蓬勃发展,如何使媒体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这值得思考。然而,媒体毕竟不是职能部门,万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电视问政的积极意义在于,镜头之下、询问之中,它让官员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的对象,要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对每一位官员而言,虚怀若谷、俯身听“问”,何尝不好?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