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刘立峰:借老楼宣扬俭朴,意外中有多少人为?

2014年08月07日09:27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刘立峰:借老楼宣扬俭朴,意外中有多少人为?

  2009年12月,有中央级媒体刊发报道,颂扬安徽凤阳县数十年没有搬迁办公场所,把钱“花”在了民生上。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上述报道的8个月前,凤阳县就已经在破土动工兴建新办公楼群。当地官员表示,此次报道并非有意策划,而是一次意外。(8月5日光明网)

  笔者查看了2009年12月4日两家中央媒体发表的文章,虽然两篇文章标题不同但内容基本相同,相关图片也是一样的。其中的凤阳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为四层楼房,而民政局与信访局皆为普通砖瓦房,但也颇具明清风格,远比普通民居好。不过,相比这两年媒体广泛报道的卢氏、灵寿、临澧、通城简朴县委大院和老旧办公楼,2009年12月4日两家中央媒体的两篇文章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正如凤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亚洲所说,在新行政中心开工建设8个之后媒体报道凤阳的简朴办公楼纯属一次意外。

  凤阳的确是个充满意外的地方,600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位讨饭的朱元璋意外做了皇帝。1978年11月24日深夜,18名小岗村农民召开秘密会议,签了份集体土地包产到户协议,并冐着坐牢危险按下了红手印,却意外成了中国农业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开创者。不过,意外的是,做为中国农业改革的先驱,小岗村却一直没有脱贫致富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直到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优秀年轻干部沈浩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小岗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勇敢地打破了小岗村视为伟大光荣的农业“大包干”形式,土地流转后以合作社模式培育葡萄特色产业经济,当年人均增收2000元,并修通村里水泥路,建成大包干纪念馆,发展旅游业,让农民搬进楼房。两任村官结束,小岗村村民两次按下红手印挽留沈浩,但可惜沈浩2009年11月因过度劳累突发急症逝世,年仅46岁。

  2009年底,正是沈浩的意外逝世与模范事迹吸引来众多中央媒体前来凤阳报道,随之出现了所谓的新行政中心开工建设8个之后媒体报道凤阳的简朴办公楼的“意外”事件。那么这真的是意外吗?正如今天全国一片声讨豪华楼堂馆所“敏感”的时期,凤阳不希望媒体对凤阳县政府大楼进行采访报道一样,所谓当年的“意外”更多是为宣传凤阳光辉形象而人为默许顺便“加个班”的,如果当时宣传部门能为凤阳的长远形象负责,毫不隐瞒地向中央媒体记者讲明实情:新办公楼已开工8个月了,一年后就将搬迁入驻。那么中央媒体记者还会自讨没趣,自打耳光吗?

  不论是讨饭的朱元璋做了皇帝,还是18名农民勇敢地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还是沈浩的坚守与奉献,劳累与逝世,所谓的这些意外更多诠释着这些事件主人公的锲而不舍,敢于实践,勇于承担,而回首2009年新楼以旧楼宣传简朴之“意外”,又有谁勇于承担了呢?

  凤阳新行政中心共有13幢办公大楼,所有的建筑统一是灰色,大部分办公楼只有3层,呈明代建筑风格。工程总造价为4856.36万元,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收入,大楼的建筑面积有18918平米,但使用面积仅有7000平米不到。看到这里,笔者再次发现了许多“意外”,按1999年中央下发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算,超标的11918平米是当初省发改委审批之内的吗?媒体资料均没有说明新行政中心占地面积多少亩,那么,这些“意外”又是谁在人为刻意呢?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