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堂吉伟德:以高大上审视大学生起薪是个认识问题

2014年08月05日08:45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堂吉伟德:以高大上审视大学生起薪是个认识问题

  作者:堂吉伟德

  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而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8月4日北京青年报)

  毕业生饭碗问题,几乎每年都会被热炒一次。要么是“居然不如农民工”式的对比化,要么就是“月光生活”式的形象化,要么就是“仅够半部苹果手机”的直接化,言下之意不外乎说,大学生起薪太低,“真对不起大学生的身份”。问题是,大学生起薪要多少才不算低,初始的职场生涯,究竟是取决于身份还是取决于市场。

  市场决定一切之下,大学生起薪的高与低,确实不是想当然的事。一方面,大学生已经成为一种学习经历,而并非简单的能力概括。当高等教育日益“去精英化”之后,其实也意味着其身份价值已然打折,但大学成为一种学历普及之后,站在同一平台上的竞争者之间,并没有先天性的差异;另一方面,职场经历与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人的薪酬与能力要做到完全匹配之后,才有可能获得高薪,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人才的使用往往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并最终受“物以稀为贵”的规则左右。

  更重要的是,社会分工不同,需求和待遇并不一样。大学生能做的事,或许别人也可以做,然而别人能做的事,大学生未必能做。时下“用工荒”与“找工作难”同时并存。从总体上看,技术性工人严重短缺,特别是一些高级技工,即便用很高的价钱也招不到新人,还得从国外聘请或者返聘退休人员。而大学生又呈现出结构性过剩和就业期望过高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先找一个岗位“凑合”,如此预期和态度的大学生,想在职场上找一个高薪确实并不容易。

  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也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一成。虽然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使得这一结论并未被业内所认同,但不得不说的是,在就业压力巨大而又出现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起薪相对较低并不足为奇。对此,大学生不应给予过高的期望,外界也不宜过度炒作其起薪高低的问题,使得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过大的干扰,使很多人宁愿漂着或者“啃老”,也不愿就业,跟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高大上审视大学生起薪是个认识问题,这说明包括整个社会,似乎都没有改变“精英阶层”的固有思维,始终用高大上的标准去审视和要求,导致舆论导向走偏,无法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审视问题。大学生就业和薪酬既是市场命题,更是认识问题,只有解决了认识上的偏差与偏见,才能对市场规则给予认可,个体的选择也才不会受群体的导向影响,更不会因为认识偏差而被热炒成伪命题。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