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家能够转换简单的跟风思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打造七夕文化礼品的产业链,不但能由此形成新的消费蓝海,国人也可以过一个更有特色、更具传统韵味的七夕节
七夕过完,盘点大卖的“七夕礼物”,无论线下线上,还是以鲜花和巧克力居多。商家纷纷打出七夕标语,鲜花、巧克力、首饰等商品被贴上“真爱”标签出售,“浪漫经济”颇受追捧。
看着这些千篇一律的“真爱商品”,心中不禁产生疑问:这和西方的情人节有啥区别?七夕本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啥越过越像洋节?
究其原因,可能和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有关。被商家贴上爱情标签的七夕虽然是个节,却并没有法定假期。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鲜花、巧克力这样的快消品自然成为简单易购又能传情达意的首选。从商家的角度来看,扎堆售卖鲜花、巧克力也是有原因的。作为得到广泛认可的“真爱商品”,出售鲜花和巧克力的风险比起另辟蹊径选择其他小众产品要小得多。七夕节的火热必然会带动更大的消费需求,因此市面上销售的产品虽多,种类却寥寥无几。
按理来说,七夕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与西方情人节重合的商品市场应该只是一小部分,其背后蕴藏的商机也远不止于此。带有中国特色的情人节礼物有千千万,香囊、梳子、玉佩都是古时男女表达爱意的礼物,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礼品也比简单的赠送玫瑰、巧克力显得有韵味得多。何必非要选择这几个竞争早已白热化的领域一拥而上?
市场的空白点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消费增长点,将七夕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过得有本民族特色,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国人的七夕礼物,何须被舶来的鲜花巧克力牵着鼻子走?如果商家能够转换简单的跟风思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打造七夕文化礼品的产业链,以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带动消费,开发本国文化的传统价值,不但能由此形成新的消费蓝海,国人也可以过一个更有特色、更具传统韵味的七夕节。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5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