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新语:违规招生,伤害了谁

赵婀娜

2014年08月04日04: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两则涉嫌违规招生的新闻,让已进入尾声的2014高考招生季变得不那么平静。

一则是沈阳音乐学院公然违反规定,将省外剩余招生计划调整到省内使用,最终导致近百名考生落榜;一则是山西省平遥县和诚教育学校的一名考生在不服从调剂的前提下,被未曾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疑似高考志愿遭篡改。

多年来,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但违规招生仍如附骨之疽。近几年,西安、山东、北京等地先后发生多起招生违规事件。高压之下,为何违规招生不仅屡禁不止,甚至变本加厉?

显然,违规招生中的巨大利益、制度执行不够严谨是关键所在。

曾有媒体报道过个别高等职业院校串通高中私自篡改考生志愿,由于生源不足,这些学校便许以重金,与一些高中老师串通,篡改考生志愿。也曾有一些民办高校发布虚假招生信息,因为每招来一个学生,就意味着不菲的学费,与之相比,高校诚信与学生未来就显得无足轻重。

另外,高校招生形式多样,环节复杂,涉及主体多元。不仅有普通本专科和高职招生,同时还有省级专业统考、特殊类型招生、高等职业学校单独招生等多种招生方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被利用。所以,面对名目繁多的虚假、违规招生,考生和家长总是显得无助与无奈。

7月8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可才过去20天,沈阳音乐学院的违规招生现象就被曝光,潜规则甚至已操作多年。这不仅让“重典”蒙羞,也不禁令人心生怀疑:往年有多少违规招生明目张胆地存在?

有一则寓言叫《钉子与木头》,讲的是钉子被钉到木头里,留下一个洞,尽管钉子被拔了出来,但留在木头上的洞却始终存在,再也无法消失。每一起违规招生的发生,都意味着以孩子的青春作为代价。而不管如何追责惩处,青春的代价都无法补偿。

更重要的是,违规招生的反复发生,损伤的是我们教育的公信力。或许事后通报、追责是解决之道,但无法打消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怀疑,也难抚平人们心中留下的创伤。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4日 12 版)

分享到:
(责编:袁勃、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