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任小康:谁来打掉“赖皮”银行的傲娇

2014年08月01日17:45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任小康:谁来打掉“赖皮”银行的傲娇

  一张父亲遗留下的存于1958年的1000元定期存单,让河北省平山县陈家峪村的陈兰平大爷奔波了8年也没有取出来。如今,陈兰平已身患残疾,生活贫困,走路一瘸一拐,记性也越来越不好,但他仍然在为这张存单到处奔波求助。(7月31日《燕赵晚报》)

  一张老存单,让年已花甲的陈兰平来来回回跑了8年,至今也没能把这笔钱取出来,想来都令人唏嘘。而现实中,银行“专业赖账”的案例又何止这一起:去年10月,湖南郴州市民老刘满心欢喜到银行支取到期存单,他在24年前办理了1000元的保值储蓄,如今到期可获得10万元本息,但工作人员却告知他这项业务早被叫停,存单失效了。而武汉一老人的遭遇则更加悲催,26年前办的存折,有75元余额,他去取钱时被告知要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反倒还欠银行的钱。

  陈兰平老人的遭遇引来集体吐槽,其背后是舆论对银行“店大欺客”“视自己为上帝”积弊的不满。说起银行的服务质量,或许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辛酸往事”想倾泻——要么是无休止的排队等待,要么是各种借口的乱收费,有一项统计显示,合并同类项后银行服务项目共有1076项,其中免费项目仅占21%。

  诚如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所言:银行本属于服务行业,但很多银行似乎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银行不把自己当服务者,反而染上了“衙门作风”,实乃市场经济的悲哀,但更悲哀的是,面对银行的“傲娇”,顾客往往束手无策,像陈兰平大爷为此折腾8年,从县联社到市联社,再到省联社,还是被银行方面以“找不到底账”打发了,须知,信用社找不到底账是自己内部管理的问题,岂能成为赖账的理由?如果这个荒唐逻辑成立,谁还敢把钱存进银行?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己。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控着公民的信用记录,社会个体赖账银行可以将它拉进“黑名单”,让他寸步难行。可面对“专业赖账”8年的银行机构,我们又如何将他们打入“黑名单”呢?现实中,银行服务规则的制定,往往是由银行说了算,银行与客户所掌握的话语权并不对等,银行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相关制度设计难免站在自身利益上考虑,放纵了他们店大欺客的恶习。

  由于权利得到不救济,面对银行的强势,公众有时只能进行另类“抗争”。比如温州市民黄先生,因为信用卡过期导致卡内1154元被冻结,几番要求解冻一直没有得到银行的答复。无奈的他一怒之下带人来到银行,准备办理1000本存折,每本存折都只存一元。当他办理到第23本存折时,银行方面最终同意解决他反映的资金被冻结问题。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前几天,湖南汝城县主动兑现了64年前解放军向当地百姓借粮写下的借据,将捐赠证书及6.6万元兑现款郑重地发放到当年借粮村民的后代手中。平山县信用社应该引以为鉴,学学这种讲信用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相关监管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给予公众更多权利救济,别让他们从银行拿回自己的钱也如此千辛万苦。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