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米道路、21个井盖,多处破损,部分竟碎裂成渣,一踩就破。“原来越来越薄的不止是手机,还有井盖”,近日,东湖高新地区流芳一路附近居民发出上述感叹。昨日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该路段一破损井盖最薄处竟然只有4毫米。(7月29日武汉晨报)
从南京仙林大学城的仙林大道上的窨井盖最薄处的0.7厘米,到武汉东湖高新区人行道上破损井盖的4毫米,“纸井盖”层出不穷、越来越薄,关于井盖位置、复合材料的解释早就已经听过,但无论什么原因,坏掉的井盖如何解决才最值得关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持久战”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的安全如何得到保障?
一边是实实在在破碎不堪的井盖,一边是官方“面面俱到”的解释,井盖的安全之争显然不是这次曝光之后才有的,如此后续不断归根结底就是事情一直没彻底解决。南京的“纸井盖”敲响了警钟,却没有打破井盖维修的死循环,“坏了修、修了坏”的模式不但劳民伤财,而且一修一换之间的时间肯定还是安全隐患。井盖问题不需要找借口,需要的是真解决,只有明确责任部门,从严制定质量标准,落实好质量检验,才可能终止“最薄井盖”的闹剧。
“复合材料符合标准,不在机动车道上”,两次井盖事件的解释惊人的相似,但随着问题井盖的增多,可信度却难免下降。这就反映出了一个态度的问题,符合标准就万事大吉,却不考虑实际情况下,标准是否适用。也许行人通行的测试是通过的,但是车辆停靠等等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该考虑到位,至少是在井盖出现过一次问题之后,就考虑到这个问题,进行更换,而不是照原样修修补补,放任下一次破碎事故形成安全隐患的发生。
人行道上的破碎井盖带来的危险显而易见,背后的“不作为”甚至“贪腐”嫌疑,都应该是必需关注的问题,而只争执安全与否不努力落实安全却让最紧急的问题打响了“持久战”。如果不能改变这样“懒政”的作风,“生命安全有保障”就成了一句空话,安全之争继续,安全保障只会遥遥无期。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