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用死亡率衡量医院能力”这种颇为专业的医疗管理创新竟成了网上热议话题,起因是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二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超过0.4%,住院手术死亡率不超过0.28%。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不超过0.8%,住院手术死亡率不超过1.4%。
这事引起舆论的普遍不认同和反感,主要是有违医疗科学规律。谁都知道医疗有很大的风险,尽管人类在医学上取得很大进步,但仍有无力回天和不治之症的窘迫和无奈。或许能力越强的医院和水平越高的医生,死亡率或许越高,因为最危重和最疑难的患者大都由他们治疗,以“用死亡率衡量医院能力”显然不科学,如果因此束缚了医院和医生的手脚,也是不人道。目前,最重要的是对每一例住院患者死亡做出监测和分析,发现是医疗责任问题绝不姑息;如是医疗局限问题,及时总结提高,使后人受益。
由此事想到,我们近年推出的一些医疗管理和服务创新为何屡屡遇阻。有的“听起来很好”却“用起来不顺”,故轰动一时却难以持久。究其原因,也主要是设计不科学,有悖医学规律。以“限价医疗”为例,同一种病的病情千变万化,诊治应因人而异。有人感冒蒸下桑拿、多喝点白开水就好了,不用花什么钱;有人感冒咳嗽不止、高烧不退,打针吃药才能痊愈;有的甚至併发心肌炎,要花许多费用。具体病例要具体对待,这是普通的医学常识。全世界医学界都没有“限价医疗”的提法。我们用单病种“平均值”人为限价能行得通吗?实际上,医疗中砍价、议价或限价,都不是正常的医患关系。患者就医,把健康甚至生命托付于医生和医院,医生就应力求最佳“性价比”,让患者花适当的钱,享受适当的医疗服务。而这一过程应由法规和道德来调控,绝对不能变成愿买愿卖的市场行为。如果医疗成为买卖,就会出大事。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