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贵的房子,既不是玉渊潭公园附近价格曾超过20万元/平方米的钓鱼台七号院,也不是紧挨天安门、开盘即超过10万元/平方米的霞公府,更不是鸟巢旁的豪宅盘古大观,而是分布在重点小学附近、被称作“学区房”的普通住宅。(7月29日中国新闻网)
学区房,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它的产生,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房地产市场的原因。中国城市在小学入学政策上,都采取的是就近免试入学,因此,对于哪条街道哪一栋楼房里的孩子可以进哪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划分。而重点小学划片内的房子,便成了二手房市场上热炒的一个概念。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一些房地产商正是看上这点,纷纷把学区房定位为销售卖点,对这一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诚然,学区房的“天价”固然来自卖方,然而有价无市也行不通,刚需的买方市场乃是强劲支撑。根据北京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采取“免试、就近原则”,各小学依据所划服务片区,首先接受片内学生。有家长明确表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一掷千金也要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在家长心中,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的未来就“完结”了。这种心理,也由此成就了学区房的“水涨船高”。
笔者认为,当下被炒高的学区房,都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引起的,所以这类学区房就成了稀缺资源。要使学区房的价格回归正常,应该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寻求解决的办法。废除择校,采取就近入学的政策初衷是好的,但目前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却又出现了学区房这只拦路虎,价格虚高的学区房把不少经济基础有限家庭的孩子挡在了外面,就近入学政策于是陷入了尴尬。从“择校”到“择房”,并没有彻底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发展及不公平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教育机会更公平了,但其实只是从一种不公平变成了另外一种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底线,“天价学区房”映射的不仅仅是亟待控制的房价本身。要真正解决学区房价虚高的问题,还需要从均衡教育资源入手,不要让教育资源捆绑在房产身上。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