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记者笔记·我随“蛟龙”出海)  

人民日报:“察天观色”的海上气象员

喻思娈

2014年07月28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恶劣的海况是大洋航行的主要风险,因而了解航行区域气象尤为重要。未来几天,两个热带低压将在返航路上生成,随时都可能发展为台风。为避免正面相遇,我们不得不调整航向。

  海洋上的大气环流变幻莫测,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海况急剧改变。来自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随船气象预报员向勇,担负着观测、预判海上天气和海况的任务,为现场指挥部决策提供参考。

  登船前,向勇就做足准备:查询作业海域的地理位置、气候背景……他说,天气状况在特定时间、区域内有一定规律,历史统计资料可用作参考。从历史数据看,采薇海山区生成台风的几率很小,但整个南海、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生成几率却很高。这个区域每年平均生成台风20多个,台风一旦生成,就会对周边海域海况产生很大影响。

  好几次,我看到海天交接处云层密集,就像一束龙卷风。向勇说,这是海上常见的热带对流云团,它的出现意味着那儿出现了短时雷雨大风。此外,预报员还经常根据浪花判断海况,涌浪的高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天气和海况。

  当然,最常用也最基本的方法,是接收卫星气象云图分析天气。向勇每天都要收集云图,还要根据云图上云层移动的大致方向,预判天气变化。目前,利用数值天气预报,能预测到未来3天甚至时效更长的天气情况。

  除了随船的预报员,预报中心还有一个后方保障团队,每天将监测、分析的气象信息传输给现场预报员。这几天,因为要密切监测两个低压的发展态势,向勇时刻与保障团队联系,加强会商。

  “向阳红09”船是一条有着30多年船龄的老船,抗风浪能力并不强。通常情况下,浪高超过3米时就需要规避。“蛟龙”号下潜时对气象和海况条件要求更严格,一般要求浪高不超过2米。25日进行第七次下潜回收时,作业海区海浪陡增,达到5级海况,大浪最高时近3米,这是潜水器安全回收标准的极限。为潜水器挂缆的蛙人就被大浪打落在水中,幸亏有科考队员的配合,“蛟龙”号回收任务才顺利完成。

  向勇的任务不只如此。由于我国缺乏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区的气象资料,向勇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空设备,人工观测、收集试验海区的风、压、湿、温等高空气象要素数据。这些探空数据不仅可以用于现场气象预报参考,更重要的是为“蛟龙”号今后下潜和相关海区气象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海上天气变化实在太快,每天都要为未来天气做出判断,向勇常感到压力巨大。他常开玩笑说,如果你们看我轻松了,就说明航行顺利了。

  

  茫茫大海之上,“蛟龙”号与“向阳红09”船怎样搭档合作?矿物标本从海下到达科学家的研究室,要经历怎样的旅行?潜航员和海上科研人员的饮食起居是什么样的?我们的随行记者能否适应船上生活?所有你想知道的,尽管来提问,本报随行记者将努力为你提供解答。

  请将你的提问通过以下渠道发送:1.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共账号“视点新闻”,直接回复消息;2.发送电子邮件至人民日报视点版邮箱:pdfocus@163.com,主题请标明“蛟龙出海”。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8日 08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