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清宫甲午战争档案进行了系列开发,将清宫所藏4500余件甲午战争档案全面整理公布,为正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提供40件甲午战争时期的档案,影印出版的《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50巨册也即将面世。(7月25日新华网)
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使中日两国自此国运殊途,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了亡国灭种边缘,日本则走上了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不归路;120年后的甲午年,被中国人称作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习近平年初担任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而在今年在公开场合讲话中,习近平两提“甲午”,其中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120年,在中国文化中,也就是“两甲子”的时间,中国和世界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已经从清末那个积贫积弱、忍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变成了当今世界的“强权”之一,不但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综合国力也居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当年那个无恶不作的“小混混”日本,虽经历了二战的失败,如今也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以安倍为代表的右翼日本人又开始做起了军国主义的大梦,幻想着重拾二战前军国主义的辉煌。
回望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我们注意到,当年的满清刚刚经历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经济上“师夷长技”,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使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功,史称“同治中兴”。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新式教育(新学)、新式军队、新思想(共和)、铁路、重工业(矿山铁厂)等影响后世的成果,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技术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但另一方面,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推行制度上的改革,没有从制度层面上遏制清末全局性社会腐败,这样只有经济发展、而没有政治革新的“新政”,在日本人的进攻面前,自然经受不住考验。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火力稍弱的日本人根本不堪一击,终至全军覆没,不得不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今天我们纪念甲午战争,不能停留在宣泄对日本人的历史仇恨,而是要认真总结“洋务运动”的历史教训,不能重走洋务派当年只发展经济、不改革体制的老路,深化体制改革,对制度性腐败真正做到“零容忍”,并逐步建立起一套杜绝腐败的长效机制,这才是对120年前那场甲午战争的最好纪念。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