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海网消息,针对网友发帖《谁给灾民吃发霉面包?》,海南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21日回应,经初查,灾区村民领到发霉面包情况属实。目前,已封存出现问题的290箱食物。省民政厅诚恳地向灾民致歉,表示若采购发生腐败问题,将坚决追究责任。
有网友晒出了救灾的面包,面包上长满了或绿或白的霉变,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台风摧毁了家园,灾民的生活凉了;政府送去了发霉的面包,灾民的心也凉了。更有网友曝料,面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是2014年7月1日,保质期为两个月,难道生产不到20天的面包也会发霉变质?事后,省民政厅长苗建中诚恳地进行了道歉,人们把这种事后道歉叫做“马后炮”,这种“马后炮”对事情本身来说是“于事无补”的,至多只能是对灾民或社会起到一点安慰作用。
MH17客机遭导弹袭击,国际社会遣责哗然,乌和乌亲俄派相互指责,然而对逝者却是“于事无补”;山体被挖乱了,湖水被污染了,政府官员承诺整改,然而对环境已经遭到的破坏却是“于事无补”。这些马后炮式的后悔也好,承诺也罢,为什么总是要等到事情发生以后呢?这不同于两小青年谈恋爱,“失去了你才知道你的珍贵”;也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无意碰撞,“撞痛了说声对不起”,所涉及到的问题往往直接触碰到社会的道德底线和行为规范,在社会上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它们有的是丧失人性的残暴作为,有的是道德失范的龌龊举止,有的是政绩观失衡的责任缺失,有的是贪欲心膨胀的侥幸心理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一种“社会病态”。
客观地讲,“社会病态”不可能把它清除干净,也不可能把它彻底根治。就好象我们不可能保证一个人一辈子不生病。问题是我们不能等到病态在滋生、扩散之后,再来“马后炮”地警醒自己,更不能让马后炮成为一种习惯。否则,在这个习惯的影响下,与其说是被动地承受了不该发生的事情,倒不如说是在纵容不该事情的发生。而且,一些“马后炮”的行为,是迫于诸多社会压力所为,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是一种程式化的解释和交代,至于是不是发自内心的道歉,是不是暗暗地发力整改,也只能是“日后观之”。倘若真是搪塞式的“马后炮”,那就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了。
没有严明的法纪,只能会纵容更多的“马后炮”。一方面,要做一个像扁鹊大哥那样的人,扁鹊三兄弟中,医术最高明的不是扁鹊,而是他大哥,“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由于他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因此名气反而不及扁鹊。这就是要防病于未然,尽可能减少“马后炮”。另一方面,对“马后炮”要进行跟踪,媒体跟踪也好,法纪跟进也好,头悬利剑,让失责者就要担责,让过失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能让“马后炮”成为一种见惯不惊的形式。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