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鹏
安徽省广德县返乡大学生李本超为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当地政府已决定为其申报“安徽好人”荣誉称号。尽管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获得社会赞誉,但他根本不会游泳却贸然施救的行为,也引发公众讨论。(7月22日京华时报)
在自己并不会游泳的情况下,李本超跳入水中搭救落水儿童,其行为确实是有些莽撞的,甚至是不宜提倡的。但面对李本超的救人行为,我们却显然需要客观看待,至少,我们不能否认其救人行为的正义性。
一般情况下,面对危难时刻和危急情形,人们都会面临两个层次的选择:一是救与不救的选择,二是怎么救的选择。前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后者则明显是救人技能的因素。对于李本超来说,其在第一层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救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比起一些冷漠的旁观者,李本超的选择和救人举动,是正义的,是传递着正能量的。
而到了第二层选择中,第一种可能是,李本超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会游泳的技能“短板”,在一心救人的急切心情中,不顾一切;另一种可能则是,李本超深知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也知道跳入水中的危险,但其判断了当时的情况,觉得如果去救,还有希望,如果不救,两名儿童则有可能连一点儿生还的希望也没有,在综合对比之后,其选择了冒险去救。之后两名儿童在其他群众的协助下被救的结果,也证实了李本超的救人行为,并不是完全毫无意义的“无用功”。
很多时候,很多人在是否要救人,是否要见义勇为的问题上,连“救与不救”这第一关都过不了。有的甚至明明能救,但最终却只是冷眼旁观。因此,相对而言,李本超的救人行为虽然有不妥之处,但至少其行为是正义的,其最终牺牲的结果,也不影响其是个“好人”的基本判断,更不影响其获得相关荣誉!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