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世说心语:有情明月属故乡

查  干

2014年07月23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山高能擎天,林深可藏仙。故乡,不但山势高耸,林木亦森然。乡里老人演绎说,山高离天就近,尤其月明之夜,定有神仙来此游玩。据此,我时常沉于无边无际的遐想。在月夜里,遐想尤其多。我把故乡明月当作护身符,藏在了心中。

  现代天文学说,月亮为一丸干旱而无生命的天体。自身不发光,它的光是借助于太阳的。可现今的科学,虽然十分发达,但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之秘而言,也许仅仅是一鳞半爪而已。月亮,何不如斯?

  我们的古人,给明月以生命假设,不只是为幻想。有时人的内心感应,是奇特的,譬如梦。梦中所出现的一些场景,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然而它出现了,它从何而来?我们无法给予彻底的解释。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是对浅层梦境而言的。古来月中有嫦娥、桂树、玉兔的传说,寄寓了人们更多难以说尽的心灵图景。是什么,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为什么,有关中秋佳节的种种民俗,都与一轮明月有关?圆与缺之说,又包含了多少人世间的苦苦甜甜,欢乐与辛酸?都值得我们去深层思考。

  将明月与故乡,联想在一起的,诗仙李白恐数得上第一人。或者说,他描摹得真切而感人,能够调动起人这个灵性动物的每一根神经,因为他的思维是上天入地、鹏程万里的。他的一首《静夜思》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壁,是有情感因素为前提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启迪了他的这般联想?

  而明月之出现,往往与悲欢离合联系在一起。人在落寞、失意、悲愁之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明月。为何如斯,不值得我们深究吗?

  明月在长空徘徊时,在云层穿梭时,在山头玉立时,在井水里映照粼粼时,都显得那样的达雅而温情脉脉。

  明月,是母性的。故乡,也是母性的。所以,离井背乡之人,看到明月便会想到故乡,想到故乡便会想到母亲。一个情字使三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唐诗人李冶有一首诗《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这种感怀,每次离乡别母时,我都曾有。在这里,离人与明月,是同一体。三十年前,我曾写过一首蒙文诗,还记得其中两句:“愿明月悬于我母亲不眠的窗前,照耀我翻山越岭远去的背影。”以此想来消解母亲心中的别子之忧。

  前几年,我也曾写过一篇散文《明月故乡》。企图追怀并状写明月下的故乡之山水草木,蛙歌与虫鸣,以及母亲那一头飘然白发。这些人与物,在我笔下,都成为摇篮中的婴儿,这摇篮就是故乡那一轮明月。

  童年时,有一次住到故乡的阿拉坦山寺里,明月下的山寺,肃穆庄严而清晰可辨。山林,森森然萧索不止。猛然,山寺晚钟轰然响起。我跑过去一看,小喇嘛在月光下,正一下又一下地撞钟。那神态,俨然像一位高僧,以钟声在与天地对话。这时,他头顶松枝上,有一只松鼠在欢快地跳跃,好像钟声把它的情绪调动到了极点。月光下,它的毛色十分鲜亮,仿佛与月色溶化在了一起。这一切,仿佛都与明月的存在而存在着,仿佛都与明月的生动而生动着。

  有情明月属故乡。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3日 24 版)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