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打破潜规则重在循规蹈矩

2014年07月22日10:03    来源:中国江苏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打破潜规则重在循规蹈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时强调,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依法办事、按规矩用权是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笔者以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执行政策规定,只有循规蹈矩,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养成在约束中工作、在监督中干事的良好习惯,才能打破潜规则,党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所谓“潜规则”,是指一种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公开明示却又在“圈内”约定俗成,为人们或自觉或被迫遵循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潜规则”的存在,其实是权力异化和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许多人尽管对“潜规则”嗤之以鼻,但又常常被它所左右。“潜规则”的泛滥,必然导致腐败的滋生和公权的滥用,事必影响社会风气和党的机体健康。近期,个别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案件,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绝大多数同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走样,反“四风”不搞下不为例,机关风气为之一新,各级干部精气神为之一振。会议明显少了,深入基层调研的多了;文电少了,扑下身子抓落实的多了;不合理“三公”经费开支少了,循规蹈矩的多了。这样的执行力,从态度上说,就是积极主动、坚决服从;从力度上说,就是从严从实、令行禁止;从根本上说,就是讲党性、讲政治的根本体现。

  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少数人对执行规定阳奉阴违,对政策制度任意裁剪,这样的风气一旦滋长蔓延,消解的是政策的权威,突破的是制度的刚性。有的台上说的一套,台下搞的又是另一套;有的明知法规政策是“铁律”,执行时却打折扣、搞变通;有的执行规定时做选择题,大事不违,小事钻空子、打“擦边球”……。如此种种,习惯于潜规则行事的表现,与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

  打破潜规则,首先要营造循规蹈矩的良好环境。环境是推动发展的“命门”,循规蹈矩的良好环境,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政治优势。当前,各领域的“规矩”越来越健全,大家的守规意识愈来愈强。但也应看到,有些人执行“规矩”时,正人不正己,习惯于以潜规则替代法规制度,严重败坏了机关和党员干部形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领导干部和机关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身体力行,真正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要求,做好营造良好环境的表率,让潜规则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打破潜规则,关键在秉公用权。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既是作风要求,也是纪律规范。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也必须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力姓“公”的思想,时刻以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为镜,做到政治清醒坚定,思想道德纯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各种考验面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牢固树立阳光用权思想,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敬畏权力,秉公办事,哪些事该干,哪些事不该干,哪些决策该做,哪些决策不该做,心里始终要有一本“明白账”。

  打破潜规则,还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切实认清,自觉接受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让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确保不走邪路、不栽跟头。自觉接受监督,就必须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和检举权,确保行使权力循规蹈矩,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各级机关要畅通监督渠道,使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心声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给各级组织。潜规则虽然顽固,但因其不得民心,因而并非不能破除。只要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倡导职业道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办事,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章不循、暗箱操作、办事不公等突出问题,以循规守规的新形象取信于民,就能打破潜规则。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