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罗翰轩:教师收礼,咋就难阻断?

2014年07月21日08:30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罗翰轩:教师收礼,咋就难阻断?

  近日,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划出6条“红线”,旨在引导教师以律己而育人。(7月20日新华网)

  在武汉,今年暑假,如果有教师参加由家长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将会受到通报曝光、甚至撤销教师资格等处罚。咋听之下,规定不可谓不严;细想之下,又担心规定沦为吓唬人的空文。

  教师收礼古有传统,但止于礼节。近年来,教师收礼花样翻新,数目吓人,有充值卡、购物卡,甚至还有出国旅游和小轿车的,严重污染了教育的一片净土。国家出台禁令,扼刹不正之风,然而五年5次出台“禁令”,仍难斩教师收礼风。

  本次亮剑,足见高层的决心,表明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的高度重视。新规相比以往的规定,明确提出违规的6种行为表现,令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加清晰;而且一旦发生问题,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学校或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震慑范围较以往更广。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对于收红包这种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虽一直禁令不断,然而家长“送礼风”并未因此而消弭,“你情我愿”愈演愈猛,以致一些学校给老师送礼形成攀比之风。究其原因,关键之一在家长的爱子之心。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以下现象,一些家长通过送礼,使孩子成为评奖评优的受益者;一些家长通过送礼,孩子得到了老师的额外看顾,取得了进步;一些家长担心别人都送自己不送孩子会吃亏,而成为被迫的送礼者……

  其实教师也不是都想收礼,被财物奴役,关键是很难把握好收礼的度。比如有的家长的确是想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小小心意也就难以拒绝,反而因为开了“口”,导致了家长彼此攀比的恶性循环,酿出“决堤”之患。笔者倒是建议我们可以效仿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规定教师收礼必须在一定额度内,超出就视同违规。

  这6条禁令出台,能够对大部分老师起到警醒作用,让以前有这种行为的老师可以收敛一些,对教师实质是一种保护。对于老师的监督,光靠强调师德是不够的;关键在于畅通监督平台,让公众能积极监督、举报这种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对违规行为绝不留情。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