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检察机关正在侦查一起有关某地公积金中心的案件,其营业部主任仅靠模仿前来贷款职工手迹的方式便轻松套取上千万元。(7月20日中新网)
长期以来,舆论对住房公积金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资金层面,忽略了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管理系统、管理体制的关注。于是,如此庞大的资金便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沦为地方政府的“自留地”。
据相关专业人士报道,每个地方公积金中心都有管理系统,每个系统动辄花费数百万元到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升级维护费用。然而,花了如此多的钱,很多公积金账户却不受监管控制,遗留出大片“自留地”,给寻租腐败以及其他不合理行为提供了巨大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公积金沦为了“腐败的温床”,谁借他们的胆,敢如此嚣张地套取上千万?
对此,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公积金管理系统只在现有管理机制的内部进行微调,而更深层的问题得不到触碰。一些人依靠公积金系统混乱的管理获益,成为事实上的既得利益者。此时,想要让这项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明显会遭到这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让管理继续混乱下去,他们才可能不断获得收益。这部分既得利益者“背景”深厚,权力强大,足够抑制改革的突破,他们本身也是混乱的制造者与维护者。
因此,笔者认为,若要遏制公积金成政府“自留地”还需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套取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其次,要加大地方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问责力度,严查背后的利益链条,不管涉及到什么部门和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对贪污受贿、构成犯罪的要绳之以法,杀一儆百,同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让公积金监管等一系列程序处于社会监督之中,置于阳光之下。惟此,才能真正彻底遏制公积金成政府“自留地”,给公众一个交代。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