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雍阳大桥的自述

2014年07月21日00:05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雍阳大桥的自述

  贵州雍阳大桥是一座投资近亿元的大桥,原计划在2014年1月10日全面竣工,后推迟至201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至今尚未正式交付使用,然而7月16日一场暴雨后,桥面变形隆起达20厘米。(7月20日中国新闻网)

  我叫雍阳大桥,请允许我以此种方式表达我的不满和悲愤,否则,我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对不起广大纳税人,更对不起那些对我翘首期盼早日希望我通车的老百姓。

  按道理一场暴雨,对于钢铁混凝土铸造的我而言,完全算不得什么,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我被一场大暴雨浇出了质量问题,我是那么弱不禁风雨,我感冒了,发烧了,伤痕累累,我真的很不幸。

  我更悲哀的是,我还没有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和老百姓服务,就出现了满目疮痍的现象,建设我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究竟是怎么样尽职尽责完成好各自的工作的呢,如果都能够按照建设要求去做,还会出现我未老先衰的事情吗?

  近些年来,我的同族兄弟姐妹们屡有出现身体患病等不健康现象,甚至为此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事故,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桥建成仅3年,整体坍塌,40人死于非命;2003年3月,广东信宜市的石岗嘴大桥的主体工程刚完工,装修还来不及,突然坍塌。即使在近些年,关于我们的质量的新闻也不绝于耳,从南京的“桥粘粘”到上海的“桥塞塞”,再到昆明的“桥垮垮”,再到如今贵州的“雨桥桥”,我们的命运怎么这么多舛呢?

  其实问题很明显,一些桥梁设计、建设、施工和监理部门,沆瀣一气,没有抱着对我们建设质量负责的意识和态度,不想做“百年桥”,而是奔着“豆腐渣桥”而来,因为“百年桥”只能落个后世的好名声,而“豆腐渣桥”能够落下昧心钱,从“豆腐渣桥”中可以牟利,可以成为财富的暴发户,于是形形色色的豆腐渣桥就出现了。

  一场暴雨就将我洗刷得遍体鳞伤,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了南京长江大桥,虽经过无数次的剧烈碰撞,虽然历经风雨,但是至今依然矗立不倒,质量完好。近处不再说了,还有我国外的一位远房亲戚,更是我敬仰的典范。2010年5月19日晚上,欧洲最长的伏尔加格勒过河大桥桥面突然呈波浪型翻滚,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这种状况持续了大约半小时,然而,经过这么一折腾,专家发现桥梁无裂纹,无损伤,“甚至连油漆都没有开裂”。“专家一致同意是风的力量造成的。”

  同样是自然灾害,一场暴雨比之一场大风,对于我们的破坏简直是鸡蛋碰石头,无法相比,可是现实是一场大雨就将我洗刷得面目全非,我想问,我究竟是泥做的还是沙子做的?与其说是暴雨的自然灾害,还不如说是不正之风,偷工减料投机之风,腐败之风毁掉了我们,正如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茅玉麟在谈到近些年我们出现的事故时说,“近年出现的桥梁垮塌事件暴露出管理体制的问题,比如工程的层层转包问题,转到最后一道时,施工经费只剩了一半,怎么保证得了施工质量?”

  要提高我们的质量,首先是要健全质量的监理,但是国内对于我们的建设,由于监理费用低,普遍对监理不重视,在中国,一家有资质的桥梁公司下面常常有许多小的、财政独立的附属单位。这样的结构在质量的管理上必然会捉襟见肘。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一座高质量的我们和一座低质量的我们成本也几乎是一样的。如果设计寿命是一百年,实际我们只能使用40年。简单的计算,我们实际是比预期的贵了两倍半,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效益只达到预期的40%,比预期的经济效益损失了60%,全国的我们加起来这个损失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就是偷工减料建设我们的一面负面镜子,而南京长江大桥的坚固和伏尔加格勒过河大桥“吹不倒”则是正面的一面镜子,值得很多中国的我们管理者,投资者和建设者学习和借鉴。

  文/魏青

(来源:红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