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治理公款旅游就需“指名道姓”

2014年07月21日09:46    来源:中国江苏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治理公款旅游就需“指名道姓”

  黑龙江省纪委、监察厅日前查处并通报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不搞“下不为例”,做到令行禁止,对典型问题一律指名道姓通报曝光不留“死角”。(新华网)

  党的群众路线自开展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以及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运动,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得到了广泛拥护,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依然有人敢于触碰“高压线”,这是顶风违纪,势必受到严厉惩处。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为何还接连有人敢于顶风违纪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惩治力度不够,少数人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惩治力度不够使制度形同虚设,惩治是手段,也是遏制公款旅游的关键。类似公款旅游事件发生后,往往都是内部通报或给个小处分了事,惩治力度不够,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也让这少数顶风违纪者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要用制度之火将公款旅游之草一烧到底,绝不姑息,且不可有“春风吹又生”的机会。正如毛主席说的“不可沽名学霸王”对待公款旅游要有股狠劲和韧劲。不论是高官,还是身处基层的村官,都应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自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自觉遵守改进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等相关规定,进而以优良的党风政风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真正将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将我们的群众路线越走越长。

  治理公款旅游就需“指名道姓”。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而纪委干部,用流行的话说,是先锋队中的战斗机,他们理应有比普通百姓高得多的道德水准和政治觉悟,但公款吃喝旅游在我党干部中存在是不整的事实。若要从根本上遏制公款旅游,还需从预算公开细化的源头上把好关: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被花掉的,让公众监督“三公经费”的每一笔开销。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