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可以考虑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一个读者门户,为读者提供有用的工具和直截了当的交流方法,帮助打造网络媒体品牌。具体而言,这样的门户可以包含如下内容:
一、该门户须提供博客服务。报纸的记者和编辑都应开设博客,以便同读者进行直接而双向的交流。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认知一家报社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而且还可以帮助记者和编辑积累个人声誉。更加重要的是,博客评论也成为报社观察自身工作的窗口。
二、报纸文章下面的跟帖管理。《纽约时报》的网站被广泛认可为世界上最好也最有创新的媒体网站之一。它建立在《纽约时报》两个最大优势的基础之上:它所生产的一流的新闻,以及这样的新闻所吸引到的顶尖读者。所有读者的反馈都要经过编辑的审核,骂人的和典型的从个人偏好出发的胡言乱语等是不被容忍的。
这种对话改进了编辑内容。副总编乔纳森·兰德曼指出:“编辑们看这些评论,然后他们针对某种仍然可能需要的编辑工作得出结论。例如,你可以发现,人们可能还不理解某个事情。事情还未明朗。所以你想办法使之明朗。你可能得到另外的事实,你的某个解释也可能被挑战,那么你就不得不以某种方式调整它们。”所以,在某种非常真切的意义下,《纽约时报》的读者一直在参与编辑工作,即使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这件事。
三、提供报纸全体编采人员的名单,并在每篇文章后面给出记者或作者的办公用电子邮箱地址,这是很多报纸网站忽略的一个要件。例如,《波士顿环球报》在网站上辟了一个专门的版块,刊登编辑部名单,包括每个人的分工和所属部门。这样的名录应该包括每个编采人员的个人小传,同时,由于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应经常进行资料更新。
四、集中刊登可检索的由报社制订的所有新闻政策。这些政策可能与职业道德、写作要求、博客与微博客守则以及有关匿名消息来源的规定等等相关。
五、提供一个更正的专门格式。现在《纽约时报》要求读者通过电子邮件提交更正。该报很重视这件事,2011年共刊登了3500个更正启事。如果更正的过程能够更加结构化,会有利于更新数据库的自动化,同时也向读者提供一种保证:报纸重视文章的精确性的。
六、另类编辑。网络独有的互动性带来了一些崭新的编辑手段,如过滤、分类、排名、链接、投票等。很多报纸网站在边栏中显示当天最流行的新闻排行,或是点击量最高的文章排行,这其实是赋予公众一定的空间,让其来决定什么内容更应在网站上予以突出显示。
也有许多报纸网站举行网上投票或者调查,但这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们往往不符合科学的标准。它们的样本不具代表性,而且也难以排除作弊的可能。不过如果受众明了这类投票的不足之处,网上投票仍然可以作为激发和引导讨论的方法。如果它们被嵌入背景材料和相关讨论中,它们可以成为互动努力的一部分。但通常来讲,网上投票是反应式的。
七、媒体还应该鼓励它们的职员使用微博和SNS(社会性网络服务)。这些社会性媒介不仅是内容传播平台,也是新闻采集工具,能够帮助读者同媒体的记者编辑建立直接联系,增强媒体本身的亲和力和可信度。社会性媒介最好的地方在于,它打造了一条“无摩擦”地到达读者的通路。然而媒体的职员在社会性媒介上的活动,如果消息不完备、态度不友好或者品位有问题,也会给媒体惹来麻烦。优秀的媒体会继续鼓励编辑记者使用社会性媒介,也会在声音多元化的情况下,更加强调统一性的原则或价值观。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