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竞争力的农业是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记者:农业生产的高成本,对于农业竞争力提升会有哪些影响?
党国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产品产量增速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人民福利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尚显不足。
造成我国农业比较优势较低的原因,一是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成本比较高。我国谷物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1%;按实际劳动时间折算,这个数值也不超过5%。而我国农业领域日工资水平已达到美国最低日工资的20%。劳动成本高缘于我国农业经济的纵向专业化水平低,农户经营规模过小。二是我国农业的技术模式具有高成本因素。三是我国农业的化肥、农药等流动性投入也比较大,单位面积使用的化肥量约为美国的3倍。四是相较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农业科技转化率,我国农业科技转化率还较低。
成本过高会对农业竞争力造成影响,逐步建成在国际市场上有充分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办法有三:一是改变农业技术模式,在缺乏灌溉条件地区大力发展旱作农业;二是革新农业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以及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改变支农方式,提高政府支农效率。
家庭农场+合作社是较为合理的农业组织形式
记者:面对农业生产的高成本,我国农业的产业组织形式该做哪些相应调整?
党国英:确保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有人种地是首要问题。未来应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在此基础上加强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我认为家庭农场+合作社是较为合理的产业组织载体,这既能够利用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产业组织效率,也不至于因规模过大而发生“不经济”的问题。
从我国现实出发,应限制工商资本下乡圈地搞大农场,尽可能在现有农民中间培育家庭农场主。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有些不尽如人意:一是农户规模太小,从合作社得益少,农户参加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地区在发展合作社时指导思想有偏差,甚至错误地以为合作社是数量越多越好;三是合作社管理水平低,经营人才缺乏。今后要使合作社做大做强,应放弃追求合作社数量的政策导向,鼓励在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对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具有定价权的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要在农产品流通、加工及农业服务领域探索一种工商资本与合作社相结合的路径,使工商资本在自己获利的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做贡献。
在缺乏灌溉条件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可降低生产成本
记者:您在多个场合提到发展旱作农业,这对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哪些好处?
党国英:从农业生产成本考量,目前虽然化肥、农药等价格呈逐年上涨趋势,但我认为随着能源供应形势好转,这些生产资料的价格有可能趋于稳定,在后续生产资料成本中的影响程度会降低。但是随着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灌溉成本在农业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可能会逐步走高。
相对于巨大的人口数量,我国适合农业的优质土地很少。北旱南涝使我们在排水、灌水上必须下大功夫,由此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种植成本增加。
欧美的谷物生产一般是雨润农业,较少灌溉,这可以极大地节约劳动成本与固定设施的维护成本,并有利于大型机械耕作。而在我国主产区的谷物生产中,灌溉因素形成了劳动总成本的30%左右,近年华北地区有不少的农户因灌溉综合成本高而放弃了小麦种植。
在我们传统的思路中,旱作农业就是“靠天吃饭”,产量较低,难与精耕细作的高效农业比肩。事实上我们的调查显示,搞好旱作农业,产量也是很可观的。按照我国当前的耕地面积计算,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是缺乏有效灌溉条件的,提高这部分耕地的产量至关重要,其中根本的是要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已在甘肃、陕北等400毫米降水量以下地区进行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就获得了很好效果。总之,解决好劳动成本和灌溉成本等问题,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农民收入也自然会增加。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0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