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等现象
2013年初,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便被作为改革的马前卒、当头炮,政府改革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然而,在一些地方,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让基层“跑断腿、磨破嘴、交了钱、受了累”的行政审批事项依然存在。国务院部门下放的一些权力,被地方政府截流,出现了“肠梗阻”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含金量低的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对含金量高的抱着不放;而有的却是“卸包袱”, 只下放一些管理难度和责任大的事项。
在一些政府部门,我们不难感到,一些部门和人员长期习惯通过审批和处罚实施管理,现在审批事项减少了,行政处罚规范了,便不知如何管理,也不愿管理。有些领域的监管力量不足,有些领域的监管体制不顺。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等现象。”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杨克勤表达了对当前简政放权存在问题的担忧。
权力设置肆意、权力行使随意、权力扩张恣意是行政审批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而懒政思维和权力寻租是权力不断扩张的原始冲动。一个项目批准与否、处罚与否,政府部门有着太多的“自由裁量权”。坐在办公室里盖图章,比到基层、到企业、到现场实时监管轻松许多,也“实惠”许多。
抑制权力扩张的原始冲动,解决当前简政放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仍然要从克服懒政思维和权力寻租入手,彻底改变政府管理的惯有模式,从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为审批与监管并重,放管结合;从红头文件规定即可为,转变为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
除了国务院部门和地方“壮士断腕”,主动取消和下放权力,公布各自权力清单,还应有专人督促落实,“刮骨疗毒”,疏通权力下放“肠梗阻”。同时,优化保留下来的权力运行,一项项地梳理,一项项地研究,使其运行更明确、更高效、更便民,使政府的工作更细、更精、更到位。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