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扫一扫”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
投稿请发 rmrbdylt@126.com
批评提倡“三敢”
山东诸城 孙 刚
“动真格”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保证专题民主生活会取得高质量的前提。怎样才算“动真格”?笔者以为,批评时提倡“三敢”。
敢说真话。日常沟通中,人们比较喜欢直来直去的交流,而抵触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达。批评亦如此,自己的缺点也好,同事的问题也罢,都要勇敢地在民主生活会上表达出来,并且要“浓墨重彩”而非“轻描淡写”。要坚信说真话换来的不会是领导的反对、同事的嘲讽,而是一份胸怀坦荡、敢于担当的尊重和敬佩。
敢戳要害。有的干部在找缺点时,不管是脱离群众还是贪图享受,都归结于学习不够。干部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诚然可贵,但是,如果将出现问题的原因都“一刀切”,不挖掘深层次原因,就难以触动灵魂,也很难从根本上实现自身素质能力的再提高。
敢抛情面。批评不是对其他同事的羞辱,而是政治上的关爱与帮助。真正动真格的批评,就是要让对方产生“切肤之痛”的感觉,现在的小问题藏着掖着,将来的大问题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在批评中要坚持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对待领导、同事要一视同仁,不能曲意逢迎,不能把民主生活会变成相互鼓吹、表功亮绩的舞台,要让外来的批评内化为被批评者自省的认识,从而加深同事间彼此的团结。
防暗访不如练内功
湖北武汉 徐保国
为了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一些地方不定期对下属单位进行暗访,并及时将暗访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予以曝光。此举起到了震慑作用,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然而有的地方不以反面典型吸取教训,而在如何对付暗访组方面动起了脑筋,寻思着摸暗访组的活动规律,怎样不被暗访组抓现行等。这完全是把功夫用错了地方。
与其防暗访组,搞得身心疲惫,不如苦练内功,这个内功就是守本分、尽职责,就是转变作风,扎实工作。防暗访,说明一些地方、部门并未打算真心实意转变作风,而是以为转变作风是“一阵风”,不会长久坚持下去,过一段时间还会反弹。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抓作风转变是动了真格的,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心怀侥幸、认为是“一阵风”,用防暗访的方式来应付,终究是要碰到枪口上去的。因此,不如从现在起,痛下决心,遵章守纪,牢记职责,树立底线思维,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服务群众、干事创业、造福于民上。内功练好了,无论哪个暗访组什么时候来检查,工作都过得硬,也就无需提防了。
党员培训 多些“见缝插针”
重庆江北 何 勇
近日,中央发布《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特别强调要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现这一目标,还得结合实际找准突破口。
特别在农村、社区,在非公组织这些领域,很难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将所有党员集中起来开展教育培训。此刻,就要开动脑筋,“见缝插针”式组织教育培训,增强学习时效性。
在集中学上“见缝插针”。针对基层条线多、工作忙的实际,抓住一些空闲间隙,组织短、长相宜的学习。比如在农村,可发挥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等作用,通过田间会、院坝会等形式,在白天劳作或夜间休闲时,挤出时间学习;在非公组织,可以采用“15分钟学习法”“午餐会”等方式,利用职工用餐、业余休闲等时机,组织短小的学习活动。
在分散学上“见缝插针”。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学习更具时效性。比如,在重要会议召开、重大政策出台时,将其主要精神编辑成信息,通过微信等及时发送所有党员;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将一些必学内容和精品课件等及时上传到网上,实施学分制管理,方便党员学习,确保学有成效。
组织“见缝插针”式学习,是确保学习时间不缩水、学习质量不跳水的有力举措,但应抓细抓实抓到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更多内容请登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pc.people.com.cn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5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