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每一片风景都有成长的土壤

辛士红

2014年07月11日03: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一篮一篮的新鲜蔬菜摆放街边,却不见一个卖菜的人,买菜者自选自拿,付钱分文不少,菜也不会丢失,长年如此。在福建永定、广西横县,都有这样的无人卖菜一条街,颇有小说里“好人国”之风,引发一片点赞。

  细细探究之后发现,“无人菜摊”之所以立得起来、摆得长久,全靠脚下的“土地”支撑。这些地方素有讲诚信风俗,现在又悉心守护,在市场经济洗礼中形成了义利兼得的交易规则。风景很美,缘于其生长的土壤常常是厚实的。

  俗话说,石头上种不出玫瑰花,沙漠上长不出棕榈树。每一片风景都有成长的土壤,道德建设更是这样。美德的成长、风尚的形成,离不开良田沃土,少不了精心耕耘。正如哲学家培根所言:道德的种子是不容易生长的,必须要有长时间的准备,才能使它生根。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何尝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机理?崇德向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仅有个体的自觉,也许能出现一两处盆景,但肯定形成不了宜人的风景。

  313万人口的江苏镇江,有20多万注册志愿者,立德行善理念逐渐融入城市血脉;浙江衢州将“最美衢州人”培育工作落小落细,涌现出近千名身边好人、近万件凡人善举……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再到一支支好人队伍,许多地方道德建设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舍得下功夫培植道德土壤,善于花心思营造道德氛围。从政府褒扬到社会帮扶,从舆论支持到权利维护,善行和好人总能感受到“德不孤,必有邻”的正能量。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在塑造人。好的土壤可以让嘉德懿行生根发芽,而坏风气却是道德力量的腐蚀剂。试想,如果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如果搀扶老人反而惹上官司,如果诚实守信者总是吃亏,那么在高昂的道德成本之下,还有多少人愿当“活雷锋”?还有多少人敢“路见不平一声吼”?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警示我们,每一次退缩,每一种冷漠,每一次放任,其负效应会不断发酵蔓延,最终将由整个社会来承担。激浊扬清、惩恶扬善,人人有其责,事事见其功。冰心先生有句名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无数普通人的道德水准,构成了道德大厦的地基,无数普通人的道德实践,夯实社会的道德土壤。在道德世界,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环境。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心动和感动只是起点,行动才是一切。当我们诚心去奉献,真情就会如约而至;当我们用心去改变,爱心就会春暖花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与其感叹这里的民风淳朴,羡慕那里的和谐友善,不如埋头从现在做起,培育脚下的这片土壤。一起站出来,我们就是一道让人心明眼亮的风景。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1日 04 版)

分享到:
(责编:曹昆、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